時忌諱互用碗筷。與老人和長輩同桌共餐,要讓他們坐上席,主動為其添飯加菜,好的菜餚要放在老人和長輩面前。在老人或長輩面前,不能蹺二郎腿,更不允許說髒話、隨地吐痰,或者直呼老人和長輩的名字。同時,瑤族人還忌吃狗肉、烏龜、蛇和鱔魚,而且忌諱把衣褲對著門戶晾曬,忌諱在屋內亂吐痰。他們一般在雞日不殺雞,豬日不殺豬,牛日和馬日不買賣牛馬。客人來到家裡,先要和主婦打招呼,這樣主人才會高興,否則會被認為傲慢無禮。此外,火塘在瑤族家庭中具有重要地位,火塘上的三腳架和灶膛不能用腳踩踏,火塘內的柴火忌諱倒著燒。
瑤族女人生了小孩後,會在門上懸掛柚子、黃果和桔子枝條,以示禁忌。在小孩未滿月時,外人不能穿鞋進入產婦家。小孩生下的第三天,要舉辦誕辰禮——“打三朝”。按瑤族人的禮節,參加“打三朝”要送給嬰兒一頂小花帽或一件花衣服,還要送產婦雞、雞蛋和紅糖等物。
小孩若體弱多病或日夜啼哭,家人還要為孩子找一個乾媽,這樣小孩就能健康成長,瑤族人把這稱為“拜寄”。所謂拜寄,就是根據孩子的生辰八字,為孩子選擇好拜寄的父母,然後帶著孩子到準備拜寄的乾媽家,讓乾媽在孩子的手上拴一根紅線就可以了。有的地方是在門口插香棒,幾天內來的第一個人就會被認作是乾媽或乾爸。一般情況下,被選為乾媽和乾爸的人都不得推辭,要高興地接受主人家的要求,在孩子手腕上或脖子上拴一根紅線,並說一些祝福的話。
瑤族的男孩長到12歲時就要舉行成人禮,接受瑤族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度戒”。參加“度戒”儀式時,要先徵得主人的同意,而且在整個度戒過程中外人不得隨便與孩子接觸和交談。
按照傳統習俗和穀物收成的情況,瑤族人一般3—5年舉辦一次盤王節,日期為農曆的十月十六。屆時,村寨和房舍都要打掃乾淨,男女老幼必須換上節日盛裝。
瑤族也過春節,大年初一時,婦女不準串門訪親,不能吃青菜,有些地方還要在門外插一青枝或木牌,而且在正月初三、初五、初六時,家人都不能出門。
瑤族人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還要舉行祭龍儀式,儀式的內容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盤古、玉皇、神農等,目的是希望龍能保佑四季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祭祀的同時還要掃寨,並禁止所有婦女參加,也謝絕外人進入寨子,已在本寨的外人要等祭祀完後才能離開。
第四章 瑤族文化(2)
二、咬手定終身
瑤族人在婚俗上有著濃厚的民族特色,青年到了20歲就能在過節時邀請姑娘對歌。如果是男方邀請女方來唱歌,大家就要先湊錢買一頭豬輪流養,然後選一戶熱情的房東作為歌堂的場地;還要寫一封信,並用一塊花巾包著四隻手鐲,再用紙包好四塊紅糖,託人送給姑娘。女方接到書信和禮物後,如果認為小夥子符合心意,就會把禮物收下,把紅糖分給大夥吃,這樣就算答應對方對歌的邀請。如果女方不同意,或有其他原因不能去,就會把書信和禮物退還男方。
瑤族對歌是比較隆重的禮儀,通常採取對歌對唱的形式。在進行對歌時,青年男女聚集到灶膛邊,先是一對小夥子唱,一對姑娘接唱,然後其他小夥子和姑娘相繼一對接著一對地輪流對唱。透過對歌,一旦雙方兩情相悅,就互相贈送小件飾物。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兩人建立真感情後便開始約會。
瑤族民間有句諺語,叫做“咬手疼進心,愛情才真誠”。約會時,小夥子要在心愛姑娘的手上咬一口,表達對姑娘深深的愛。小夥子咬姑娘手臂時,要掌握好分寸,如果咬得太輕,姑娘會認為愛得不深;如果咬得過重,在姑娘的手上留下傷口,就會被別人恥笑。因此,小夥子咬姑娘白淨的手臂時,要慢慢用力,既不能讓姑娘感到很疼,也不能把姑娘的手臂咬破。經過咬手定情,男女雙方就會把自己找到物件的事告訴父母。男方告訴父母后,如果父母同意,就託媒人到女方家裡送上一鍋毛煙求婚。女方父母若收下煙,就表示同意這門親事。
此後就進行迎親儀式,男方包括媒人等一共9人一起到女方家迎親。到了女方寨子時,女方村寨裡的人都會趕來,爭著到路口要毛煙。小夥子還會被男女青年用橫凳攔住去路,要求對歌詢問來意,然後才允許進村。當天晚上,迎親者要與女方村寨的男女青年徹夜對唱。第二天清早,當媒人和新娘的父母在屋裡商談時,女方村寨的姑娘會悄悄把門鎖上,然後按照傳統的習俗對著外面高聲唱“拴門調”,等媒人回歌后,姑娘們才會把門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