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的路途不下百里之遙,整條路都是如此,可見這條路上隱藏了大批不願暴露行蹤的人馬。我們要是從這點來看,道理就變得簡單了。應該是途中埋伏了等著伏襲楚軍的漢軍,怕行蹤暴露,才會殺死或驅走這些蟲獸,導致發生了這種異常的現象。”
虞姬(炫)恍(書)然(網)大悟道:“有道理啊。”
項羽接續又道:“打從接到快馬信差帶來的訊息開始,我就不相信劉邦真的會將大軍解散,張良帶著大量美酒和佳餚前來勞軍,也讓我懷疑他另有目的。我此行一路上發現到的異常現象,更讓我懷疑漢軍已經設下埋伏,等著突襲我的弟兄們。”
語頓,嘆聲續道:“楚漢相爭才剛開始,形勢已經如此複雜,幸好我已經不是昔日剛剛從山谷來的那個項羽,否則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對付像劉邦這樣的人,以及張良這樣的軍師。”
又提到張良,虞姬再次感到尷尬,偷偷覷看項羽,發現他絲毫沒有半點在意的神色,才放下心來。
今日的項羽和往日的項羽完全不同——昔日的項羽是魯莽而行,今日的項羽是謀定而定。虞姬對項羽有信心,但她亦忍不住提醒道:“昔日霸王在沙場上野戰和攻城,用的是拼戰之力,如今來到戲水,未入咸陽,到處都是詭譎的爾虞我詐,霸王可要小心行事。”
項羽自信笑道:“就算劉邦有張良計,也不是我西楚霸王的對手。”
虞姬順勢問道:“不知道霸王對現在的形勢有何看法?”
項羽道:“如今漢軍屯在霸上,我軍駐在戲水對岸,天下人都在注意觀看雙方的攻防演變。此時劉邦的仁師之名是我最大的隱憂,讓我縛手縛腳無法與其公開決裂,直接揮軍攻打。”
虞姬附聲道:“師出無名之下,必然引來天下人的責難。”
項羽遺憾嘆聲道:“不光是這些而已。劉邦先一步進入咸陽後的種種巧妙安排,讓人不得不佩服。儘管我軍的戰力天下無敵,想要徹底打垮漢軍,實在有點困難。”
他說到這裡,難免想到:“要是剛剛趁機殺了張良,必然可以增加楚漢相爭的勝算。”但是此事與虞姬大有關係,他自然不會說出來,更何況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他毫不後悔自己所做的決定。對於其中的複雜處,項羽看著虞姬微笑不語。
局勢演變至今,鬥力已經不是重點,反而是在雙方如何用智取得滅秦勝果——天子寶鼎。
對項羽來說,取得天下的第一步就是進入咸陽。虞姬關心問道:“不知道霸王要用什麼方法進入咸陽。”
項羽凝神道:“我將用蠶食鯨吞法,緩步慢推、慢慢逼迫劉邦,直到進入咸陽,取得主宰天下的絕對權力為止。”
虞姬想像著項羽所謂的蠶食鯨吞法是怎麼一回事……
邵楊和項端力所率領的中、後軍來會。三十萬楚軍聚師,項羽不擔心劉邦傾全軍攻擊,甚至還希望劉邦真的笨到主動攻打楚軍。如今三十萬楚軍度過戲水,駐紮在易守難攻的驪山。
劉邦有張良獻策,當然不可能笨到主動工打楚軍,也因為項羽楚軍的動向,開始改變策略。
“項羽不中計,接下來我軍應該如何?”劉邦詢問張良如何因應。
對於項羽攻打函谷關的過程,張良和劉邦同感迷惑,為何一向莽撞躁進的項羽變得如此沉穩。兩人不免遺憾,要是楚軍在攻打函谷關時蒙受重大傷亡,現在說不定可以光明正大地挑戰項羽。
不僅函谷關一戰如此,項羽的五萬先鋒鐵騎要是在來到戲城的時候,迫不及待地立刻攻打漢軍,不僅會招惹來全天下的罵名,還會受到張良巧妙佈下的連續十道埋伏重創——這十道埋伏有水淹、連續遊騎挑釁、多處火攻和最後的四十萬圍殲決戰,任憑楚先鋒鐵騎的戰力再強、項羽和虞姬的武功再高,也未必能夠全身而退。
“親自見過項羽,再觀察他這兩日來的作為,我深深感覺到項羽變得深不可測,絕不能用昔日的觀感來思考他可能的做法。”張良說到這裡,忽然變得面有難色,欲言又止。
“軍師直言無妨。”劉邦絕對的信任說道。
“我認為現在最好不要跟項羽正面衝突。”張良緩聲道。
“不跟項羽正面衝突?”劉邦疑惑地重複說道:“那豈不是要將主宰天下的天子地位拱手送給項羽。”
“當然不可能真的把主宰天下的權力讓給項羽。”張良連忙解釋說道。
“不跟項羽衝突,又不是拱手相讓,這是怎麼一回事?”劉邦疑惑道。
難怪劉邦不解。不在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