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部分

�菅��ⅰ�

糧食充足,而且各地都有醫院,無數系統行醫兢兢業業地在廣大農村奔走,治療了無數人,嬰兒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可以說,“嬰兒潮”從現在開始產生了,十幾二十年後,這些嬰兒長大成人,就將成為那時的主要戰鬥力和勞動力,那時就不需要系統農民了。

現在是冬季,農業生產的停頓期,劉雲此時才想起來,現在他所控制的地盤裡已經有一百多個標準礦,他之前只開採過幾個,由於擁有“縮短農時”這個逆天的技能,加上採礦的收入相對較少,所以他都差點忘記了,此時才讓閒置的系統農民去採礦。另外,標準礦附近的農民,在自願的情況下也可以被僱傭去採礦,也因此劉雲讓系統農民把相對先進的採礦技術傳授給百姓。

冬季不宜用兵,士兵只進行例行的訓練。朝廷上少了軍事議題,那麼政治體制的問題就擺在眼前了。劉雲是準備搞科舉制的,雖然科舉制本身有許多弊端,但至少比九品中正制先進許多,而且內容上可以更加靈活,完全不用搞什麼八股文,所以說一定是個進步。劉雲準備將農學、工學(工程)、理學(數學和物理)和丹學(化學)列為科舉考試科目,不過目前只能搞農學考試,其他的因為根本沒人會或者很少人會(少數數學天才),還有丹學若不是被神化為煉丹修仙之術,就是被視為愚弄百姓之歪門邪道,所以目前不現實。不過劉雲有辦法,因為他可以拿出許多書籍(基地資料,讓人抄下來用活字印刷複製多份),先找到少數“古代科學家”,教會他們這些,並幫助他們把知識系統化,再給他們授予官職,讓他們收弟子,這樣就能傳播出去了。雖然過程很緩慢,但為了能把基地帶來的技術流傳下去,就必須這麼做。

不過,科舉的主要科目還是策論、兵法和武舉考試,在這種戰爭年代,戰爭自然是主題,而治國則是勝利必不可少的條件。劉雲不準備考詩文,因為他認為詩文這種東西讓人頹廢,讓人失去血性,平時娛樂一下還可以,但不能憑藉詩文來做官。當然,豪放派的詩詞比較愛國,比較能激發血性,但兩晉時代的文人流行清談,沒人搞這種東西,劉雲也沒能力寫這種詩。如果後人要增加這種科目,那就由他們去,反正到那時策論兵法等科目已經成為主流,已經深入人心。

在長江以北,劉雲的地盤,他要推行科舉制度沒有任何問題,至於崔家、盧家等世家大族,他們的力量本來就弱,加上劉雲的強大軍隊,極高的威信,所以他們的反對是微弱的。等這種制度推行下去,把寒門扶植起來,到時世家大族就沒法反抗了。

為了能夠讓科舉制度往好的方向發展,為了古代中國能產生自己的科學,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須在全國各地開辦學校,將知識傳承下去,並培養起一個學派,這樣更有利於傳承。當然,飯得一口一口吃,辦學校之事得慢慢來,現在連教師都缺少,所以目前只有劉雲和一群“古代科學家”加上一堆煉丹的神棍組成的一個小班而已,不過以後會發展起來的。

北方的漢國政權正準備平靜地度過這個冬季的時候,遼東的慕容氏突然給他們來了一個“炸彈”,著實給了劉雲一個“驚喜”。

慕容皝致信東晉皇帝,說不再向東晉稱臣,而是向劉雲稱臣,他自己仍然自稱燕王,而尊稱劉云為“大帝”。這下子,慕容皝讓整個南方的漢人反應非(霸氣書庫…提供下載…87book)常激烈,尤其東晉小朝廷更是氣得七竅生煙。東晉一直自認是“正統”,而現在前燕“背叛”,將“反賊”劉雲尊稱為帝,劉雲實在是大逆不道。但是,劉雲兵力雄厚,東晉又不敢討伐,只好隔著長江破口大罵。

南方的文人則情緒複雜,他們有人要維護晉室的“正統”,有人認為劉雲是漢室子孫,他才是真正的正統,畢竟人們多懷念強大的漢帝國時代,而對司馬氏的弱晉不屑一顧,這些懷念漢室的人多是懷舊者,有人現實一些,認為劉雲實力強大,拳頭大者稱王,所以即使他稱帝也不為過,更希望他能一統中國,恢復中國的強大。不過,有人既希望劉雲統一中國,又不希望他把北方那一套政治制度搬到南方來,這些人就是南方的世家大族。南方士族的根基極為深厚,晉元帝司馬睿南逃建立東晉,依靠了北方南渡計程車族代表人物——王導,王導則想盡辦法籠絡南方計程車族,這才使司馬睿站穩腳跟。南方士族實際上是東漢的大地主發展而來,經過三國時期吳國孫家為了在江東站穩腳跟,籠絡這些大地主,後來受到九品中正制的影響,就成了南方士族,與南逃的北方士族有許多矛盾,爆發過許多次鬥爭。北方士族認為南方士族都是鄉巴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