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序的微軟公司。

這個機會來的是那麼地突然。IBM公司需要微軟為即將開發的新型個人電腦提交一份作業系統方案。事實是,微軟當時既沒有作業系統,也沒有時間開發IBM所需的那種作業系統。但是蓋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立刻敏銳地意識到,IBM微型電腦有可能輕易擊敗蘋果電腦,成為真正人手一臺的個人電腦,一個巨大的市場有可能即將出現。

他毫不猶豫地對IBM的負責人說:“是的,馬上!”他考慮的是在市場開拓初期,技術水平一時的高低有時並不重要,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是搶佔市場份額並藉此建立市場標準。如果能搭乘電腦巨人便車捷足先登,搶先佔領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市場制高點,微軟有可能一步登天。

於是蓋茨牢牢把握住了這次機會,經過六個月的奮戰,終於讓微軟的MSDOS搭上了IBM的巨型戰車。當然,蓋茨的年齡優勢也在這次談判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娃娃臉讓許多人低估了他的經營頭腦。導致了IBM做出了將作業系統外包給微軟公司的錯誤決定,讓他們付出了高昂的代價。IBM原以為,他們可以把二十多歲的蓋茨玩於掌上、任意擺弄,結果卻是自命不凡的IBM淪為替她人做嫁衣裳的倒黴蛋。

蓋茨向IBM 開出了看起來極有誘惑力的合作條件,即微軟完全配合IBM和英特爾的硬體標準和規格,特別設計PC…DOS 作業系統,每臺電腦收授權費不到50美元。IBM大喜過望,雙方一拍即和。但是蓋茨卻保留了PC…DOS 的獨佔權,而且可以授權其它硬體廠商使用將PC…DOS 略為修改而成的MS…DOS。

憑藉電腦巨人的赫赫威名和營銷網路,IBM個人電腦一時暢銷全世界,全球電腦廠家爭先恐後地為IBM電腦開發應用軟體,使與應用軟體緊密相關的微軟DOS不費吹灰之力便成為軟體產業的行業標準。如今,全世界80%以上的電腦都是使用微軟產品的,更有甚者,新出廠的個人電腦絕大部分都已經預裝了微軟的軟體。因此,比起競爭對手,蓋茨一起跑就領先了一大截。

而令微軟至今仍叱詫業界的WINDOWS的誕生,也是在偶然之間。這個圖形化的操作介面本來是當時的個人電腦巨頭蘋果公司的發明,當時這個圖形介面作業系統以其無與倫比的友好介面轟動業界,被稱為“比爾·蓋茨終結者”。但是,蓋茨抓住了蘋果委託他們開發新軟體的時機,對裝有圖形介面作業系統的麥金託什樣機反覆研究,最終亦步亦趨,推出換面版Windows系統。蓋茨就此贏得了市場,而被蓋茨視為偶像的蘋果公司締造者喬布斯贏得的只有尊敬和同情。

回顧這段個人電腦發展的歷史,或許我們會將微軟目前在市場上的支配地位看做是命運中遇到的好運。但是這樣的想法也未免太小看蓋茨和他所帶領的微軟人馬了,因為憑藉他們的智慧和眼光,象蓋茨這樣的關鍵人物遲早會騰飛,即使沒有對手的失誤之舉,蓋茨依然能夠呼風喚雨。

無利可圖的事先丟開

眾所周知,微軟的軟體每次出來都有很多“臭蟲”,難道微軟不能做出完美的產品,再推出來嗎?微軟雄厚的人力資源當然可以做到這一點,但是微軟卻從來都不這麼做。因為這樣會使它喪失很長一段時間的盈利時機。而且不完美的版本在升級的過程中,微軟還能再賺一筆。

這就是微軟的盈利理念,作為市場決策者,要知道市場機會之門可能只開啟半年,不抓住,就永遠失去機會。在商業競爭中,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生命,尤其是最具有現代產品性質的電腦軟體更是一種時間性極強的產品,一旦落後於人,就會面臨失敗的危險。錯過了推出的時機可能遭到競爭對手的永久性封殺。為什麼不早點推出來封殺別人呢?或利用不完善的產品來完成原始積累呢?而且可以透過使用者來幫助企業進行免費測試,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微軟的發展,蓋茨一直是以這樣的經營理念去運作的,有盈利空間的要立刻上馬,無利可圖的就暫時丟在一邊。在每一年在公司的集會上,蓋茨總是會發出同樣的訊息:“我們把公司的前途賭在視窗上或我們把公司的前途賭在網路上。”這樣的決策也就意味著有許多無利可圖的事情將被暫時或是永久地擱置起來。

“如果你想同時坐兩把椅子,就會掉到兩把椅子之間的地上。我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是因為我一生只選定了一把椅子。”蓋茨這樣解釋道。他也一直喜歡不斷地放棄不再是盈利重點的產品。有時,甚至為了爭取在新市場拔得頭籌,他會砍掉正在賺錢的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