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皇帝的朱友貞更是臉色陰沉難看,看著下方眾臣的爭吵而心煩意亂。
“吳軍北伐來勢洶洶,如今南面鄧州、沁州、蔡州、穎州等地都不戰而降,亳州更是在一開始就被敵軍攻佔;如今局勢險峻,敵軍正在大舉圍攻宋州,末將認為此時應當派一員大將率北線大軍南下,火速救援宋州!”
這是主張派黃河沿線大軍南下抵擋吳軍的大臣的理由。
“北線大軍必須留下來防備晉軍,即便李存勖調動部分兵力去攻打張文禮,但剩下的軍力依舊很強,我軍必須留下來防備。若是調動北線大軍南下,到時候晉軍趁虛而入,豈不是大事休矣!”
這是反對派北線大軍南下的大臣所持的理由。
此外,有一些大臣主張割讓部分地盤給吳國,雙方展開和談的。
也有一些人主張派人與晉王李存勖和談,以集中兵力南下先對付吳軍的。
當然,還有一些人主張直接放棄中原,將黃河沿線大軍直接撤回洛陽,讓晉軍南下與吳軍交戰,梁軍則坐收漁利的。
各種觀點紛亂嘈雜,讓朱友貞聽得心亂神迷,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好。
在現在這個時候,即便是已經回到洛陽的張漢傑,他的意見和另一個心腹趙巖的意見同樣有所不同,而李振和敬翔等人的主張同樣存在分歧。
整個朝堂完全亂套了,這也是為什麼吳軍北伐的訊息已經傳來兩三天時間了,但朝堂上依舊拿不出一個決策的原因。
望著眾臣的紛亂,朱友貞忍不住在心中感慨:“若是先帝尚在,或許他根本不會有這麼多的猶豫,直接就帶著大軍南下親征了吧!”
不過隨即他又想到,若是朱溫尚在,或許梁國根本就不會落到現在的局面。
他伸手撫住額頭,輕輕的揉動起來。
不遠處,崇政院使李振見此情形連忙大聲道:“各位肅靜,天子面前,如此吵鬧像什麼樣子?”
眾臣這才停下吵鬧,看向上方的朱友貞。
“陛下,當此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吳國北伐,這乃是關係到我朝國運的大事,豈能讓那些不知所謂之臣胡言亂語,擾亂朝綱?臣以為如今陛下獨斷專心,無需詢問太多意見。”李振大聲說道。
“不錯,陛下,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您就應該乾坤獨斷,無需過問眾臣之見!若是再這麼吵鬧下去,只怕要不了多久宋州那邊就失陷了。”一旁趙巖等人也連忙附和道。
朱友貞聞言點了點頭,現在這個時候的確不是爭論的時候,而且各方人的意見雜亂,給出的理由看上去都很充分,他是真不敢輕易做出決定。
就算趙巖、張漢傑等人是他的心腹,但此時他也不敢過多相信二人。
不過李振二人的話還是讓他聽到心眼裡面了,現在不是讓各方講理由的時候,各方意見的支持者都已經爭論了兩三天,有什麼理由想必都說出來,再爭論下去也沒有什麼新見解,不過是浪費時間而已。
目前要做的是做出決定,而不是聽從各方意見。
但到底該聽從哪兩三個人的意見,這卻是個問題。
眾臣之中,如今的主要觀點就是三種,第一種是從北線大軍中調集部分兵力,由一員大將領兵南下,嘗試解圍宋州;若是能夠擊敗吳軍,那時候梁軍必然士氣大振,說不定還能繼續南下,收復失地,保住中原。
持有這種觀點的人乃是最多的,包括朱友貞本人也是這個觀點。
畢竟現在梁國雖然勢弱,但也並非沒有一戰之力,若是直接放棄南方,退守洛陽,這讓朱友貞心中有些不甘心。
而且晉軍抽調一部分兵力去攻打鎮州,這也讓北線梁軍的壓力減輕不少,有能力抽調部分兵力南下。
所以眾臣之中,包括李振、趙巖都是這種觀點。
而第二種意見,放棄黃河防線,直接退守洛陽,將晉軍放進來,讓晉軍和吳軍交戰,梁軍坐收漁利。
持有這種觀點的主要是以老臣敬翔為代表的少數人,不過因為敬翔在朝中的威望較高,再加上之前梁國就有退守關中、洛陽的計劃,所以使得這種觀點同樣有較強說服力。
不過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朱友貞的另一位心腹張漢傑,他的意見竟然和敬翔一樣,也是主張直接退守洛陽,這就讓朱友貞感到十分驚訝了。
而第三種意見就是割地求和,當然不是向晉國求和,而是向吳國求和。
畢竟之前吳國和梁國和平相處多年,有著和談的可能性;而晉國一方卻與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