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說法。一個人會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武器使用,否則也會慢慢受到慣用兵器的影響。
生性仁慈者不喜用兇戾殘暴的武器,聰敏機變者會愛用靈活自如的兵刃。所以那本識器錄不只是品鑑兵器,也是評價其主人。“
想了一下,多尼爾插話說“這麼說來好像有幾分道理,那女人的性格就像火焰般兇猛暴烈,你的雙劍也是詭異多變得很,真的是武器和主人很相似。那我應該適合哪種魔法屬性的武器?”
“風,你這個輕浮的傢伙。”剛被順便損一下者沒好氣地說。
“嗯,我會考慮這個建議的。”對方貌似認真地回應。
“識器錄裡面評這把七星白虎劍有鬼神驚懼之威,可是噬血過多、兇殘暴戾,對於兵主有害而不可輕用。若是由本性兇殘之人佩用,兇上加兇,必定為禍生靈。”
“那人家怎麼評你的呢?那兩把奇怪的劍應該也稱得上是名器才對。”多尼爾又提出問題。
“那本書寫成時我的雙劍還沒鑄好。”他不想在此事糾纏而繼續往下說。
“七星白虎劍的主人對其評價並不當回事,而前代晉王時就有臣下進言說韓彪得劍後盛年病逝,而韓猛久用此劍卻相安無事,可見其性兇殘狠毒如虎,不可輕信重用。
當時晉王說此劍因其主心正而辟邪除妖,又因其主心邪而殘殺無辜,可見正邪之念在於人而非兵刃。
但是繼位者卻沒有前代的廣闊胸襟,類似的話就能動搖他。進言者說若不讓其飽食則虎必啖人,但韓猛官職爵位已極高,韓氏的門生舊部又遍佈朝庭、軍中,再加賞官爵封地會更加危險,所以應該趁早以虛銜閒職分散韓氏一門的兵權,否則他早晚會有自立為王的野心。
因為疑心韓猛為何要用到六十萬兵,所以他召非韓氏一系的將領來詢問取成夏之地要多少兵馬,結果回答都說只要四十萬,更是加重他的猜忌而想試探其是否有異心。
這時有人獻策給晉帝,若召韓猛回帝都,表面以弱將替代,實際卻另選良將指揮。然後放出這訊息給華國間諜知道。
如果真是敵軍勢大,非六十萬不能取勝,知道晉國陣前換將,必會認為軍心不穩而趁機反攻,到時讓韓猛領三十萬兵回援夾擊,則敵軍可一戰盡殲然後奪取成夏。若華國毫無動靜,就表示敵軍力弱不足以反擊,那要求增兵三十萬的韓猛定別有居心。
晉帝立刻採納此計,韓猛回首都後敵軍卻按兵不動,他便召集心腹大臣密商如何削弱韓氏一族,五虎之中的“文虎”範智勸諫說敵軍不動未必是因為勢弱,也有可能察覺這是計謀,光憑此事就問罪於韓猛實在太過輕率。
先前獻策者此時已受重用,又進言說範智和韓猛同朝共事多年,兩人可能早已結成同黨,不妨再試探一次。
假意向範智說先前之事查出是訊息走漏,已知道韓猛並無異心,再召其垂詢應如何取得整個鈞州。
如果韓猛提出攻打成夏的用兵之策,表示是真心想為晉國取下鈞州,則應該加以重用。
倘若提出屯田積糧和遷兵丁家屬到宗夏以安軍心的計劃,表示他想長久在鈞州培養實力以待時機,那麼此人絕不可留。
晉帝依照計策實行,韓猛果真提出屯田和遷兵丁家屬等方略,他大怒之下立刻將其囚禁,連夜傳喚幾名信任的將領進宮,準備調兵誅滅韓氏一門。“
“這場謀反未免太容易被識破了吧!當中一定有問題。”此時多尼爾發表意見。
“是啊!你說的沒錯。其實六十萬大軍是考慮到進攻後要分兵把守各處要地,而屯田、遷軍屬則是因為勉強進兵勢必損失慘重,須有進行長期對抗的準備。
幾次的進言、獻策其實全是華國間諜在背後推動的,為的是在戰場之外除掉韓猛。因為九曜中負責征戰的六曜,連木曜在內已有四人曾敗於其手,和他正面交鋒就算能得勝也要付出極大代價。
但是這個計策還沒結束,華國間諜將晉帝聽信讒言,已經囚禁韓猛並準備調兵消滅其親族同黨的訊息傳給韓氏門生舊部,還引領他們救出死囚。“
“救出已經成功陷害的敵人,那應該是想讓他們的內亂擴大開來。不過這些謀略…,嗯,還真像你手段的風格,該不會那間諜就是你吧!”多尼爾用手摩擦著下巴說。
“是你多心了,在東方兵法裡運用間諜、在敵國內部製造變亂的謀略是很平常的。”穆沒有轉過頭看他,聲音依舊保持平靜。
“不過這場內亂三天內就平定下來。”
“為什麼?照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