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部分

雄師”八個硃紅大字,製成匾額,音樂鼓吹,抬著繞城一週,懸掛於廖府大門之上。

想稱帝卻又懷疑上勸進表的人另有圖謀

案頭上擺著一份勸進表,是李善長率文武百官寫的,勸朱元璋稱帝。

朱元璋拿起看一陣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反反覆覆,也不知多少次了。

初讀勸進表,他激動得幾乎不能自持,連手都在微微發抖,用好大氣力才剋制住。

只有蠢寶才不想做皇帝。從李善長向他提起漢高祖劉邦的故事,他就萌生了掃平天下、登基稱帝的念頭,從二十五歲投軍,到今天已經十二年了,十二年來他含辛茹苦,親冒矢石,冒常人不敢冒的風險,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情,為的不就是這一天嗎?

可是,他拿不準是不是時機已到。他最講究火候已到才揭鍋,不見兔子不撒鷹。

在戰場上,他能敏銳地捕捉一切戰機,迅速抓住敵人哪怕一絲兒失誤,或者心理上的怯弱,果斷地予以打擊。時機不到,他寧可等待,或創造條件,造成時機,再行下手。

那麼,稱帝的時機到了沒有?朱升教他“緩稱王”,他恪守這一方針,避開了多少打擊。小明王稱帝、陳友諒稱帝,樹大招風,四面受敵,或敗或亡,這個教訓不能不牢記。

憑自己眼下實力,割據一方可以,要想掃滅群雄,逐鹿中原,直搗大都,推翻元朝,尚有很艱難的路要走,弄不好便會兵敗身亡。

權衡輕重,他決定不改變“緩稱王”的方針。如果這時稱孤道寡,只會引來各種圍攻和打擊,有百害而無一利。時機未到,尚不能揭鍋。只要有了實力,還怕沒皇帝做?

想通這一點,他長吁了一口氣,像卸下了千斤重擔。但一轉念又起了猜疑之心。這種心理在他當小沙彌、受盡老和尚欺凌之時即已萌生,闖蕩江湖更叫他懂得除開自己,什麼人都不要相信。投軍十二年來,他見過無數變幻莫測的風雲,和無數欺詐、背叛、騙局;聽過多少謊言,中過多少暗箭;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任你奸似鬼,也吃老孃的洗腳水;莫看他臉上笑出花,難保他晚上將你殺。現實是他的良師,悟性奇高的他猜疑之心就變得強烈起來。

李善長這些人明明知道自己制定了“緩稱王”的謀略,為何又要來勸自己稱帝?他們到底是為我著想還是為自己著想?他苦苦地思索著。

他們這麼做,不是為了我,而是為了自己早點享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