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中——陸軍並不認同對德國的宣戰,海軍卻希望能同英國站在一起,而國內新興資本和過多的人口,卻又使用中國不得不透過奪取德國海外殖民地的形勢,以獲得屬於中國的殖民地。
中國政府對戰爭的想法更加古怪:大量的情報顯示,儘管中國和日本的歷史仇恨尚未得到真正的緩和,但是中國政府在這場戰爭爆發之後,就開始為組織一個大部分由日本人構成的遠征軍而全力以赴,目前這支人數龐大的遠征軍已經投入到俄羅斯戰場。
在1915年的東線,對於協約國家而言,無疑是一個極為黑暗的,這一年,德軍因為西線的馬恩河會戰失敗,決定先集中兵力擊潰俄國,逼使俄國停戰,從而結束東線戰事,並且避免繼續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東線於是變成主要戰場。
這一年的5月,德奧聯軍以18個師和2000餘門大炮,分兵兩路進擊俄軍,並計劃將俄軍逼至“波蘭口袋”內殲滅。雙方交戰的最初的幾個月,德軍攻佔普熱米什爾、萊姆堡、伊凡哥羅德、華沙、佈列斯特,並逼使俄軍撤退至從里加灣到德涅斯特河一線,俄軍共損失170多萬人。德軍的司令官興登堡元帥稱“在我們同俄國人的戰鬥中,我們不得不把塹壕前成堆的敵屍搬走,以肅清射界,來對付新的進攻浪潮”。
在全世界都以為俄羅斯無法再堅持下去的時候,9月初,沙皇尼古拉把大公撤職,由他親自掌握軍權。這是在沙皇皇后阿列克桑德拉和他們的“上帝的僕人格列戈裡”——尼古拉這樣稱他——推動下作出的政治決定。而面對前線的慘敗,沙皇的親臨戰場也無濟於是,而讓人慶幸的是一群來自東方的小矮子,挽救了東線。
10月,一支由日本陸軍的三個新建師團組成的東亞遠征軍經過漫長的旅行之後,抵達了東線戰場,因為中國人慷慨的將指揮權交給了俄國人,幾乎是在這支軍隊剛一下火車,就被他們曾經擊敗的對手,俄國的將軍們指揮著,投入了戰場。
這一次,德國人碰到了硬骨頭,在維爾諾及里加,德**隊第一次遭遇到曾讓俄羅斯人佩服不已的日本軍隊,這同樣也是亞洲軍隊第一次同歐洲第一陸戰強國的交戰,戰爭的結果極為驚人,儘管東亞遠征軍損失了近二分之一的軍隊,但是他們仍然牢牢的堅守著戰線,儘管德軍在兩翼突破了俄軍的陣地,但是日軍的陣地卻像是一個突出部一樣,威脅著德軍的戰線。
在戰爭持續一個月之後,在第六個日軍師團抵達維爾諾及里加之後,在俄軍參謀部的命令下,成為“突出部”的東亞遠征軍,立即向兩翼的德軍發起反攻,儘管其承受了極大的損失,卻直接改變了戰局,迫使德軍向後撤退近三十公里。
由日本陸軍組成的東亞遠征軍改變了1915年東線的戰局,甚至連最敵視日本陸軍的俄國將軍們也不得不承認,日本陸軍遠比他們更為優秀,而作為最直接的回報,英國政府在維爾諾及里加戰役獲得決定性的勝利之後,向日本提供了2000萬英鎊的貸款,日本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一切——金錢上的援助、保安條約的突破。一隻全新的日本陸軍重新出現於世人的面前。
面對日本陸軍出色的戰場表現,協約國家在中國拒絕向歐洲派出軍隊後,便紛紛同中國協商,派出一隻由日本陸軍組成的“東亞遠征軍”前往歐洲,以投入法國戰區進行作戰。
目前,中國政府的特使正在和日本天皇政府關於出征進行細節研討。全世界各大國的情報機構都在關注著中國人的戰略計劃,甚至已經有一些種族主義者開始悄悄在協約國內部散播“新黃禍”的說法,當然,在官方的場合,這種有損協約國之間團結的說法是聽不到的。
但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一個事實是,如果龐大的中國陸軍願意在這場戰爭中,盡到自己的全力,那麼戰爭也許可以在1916年的聖誕節前結束,可讓人遺憾的是,就目前我們所能得到的資訊來看,中國人依然無意為歐洲人的戰爭流血,不過讓人欣慰的一點是,越來越多的由日本軍隊組成的東亞遠征軍,正在源源不斷的開赴俄羅斯戰場,也許很快,在西歐也能看到這些槍身下掛著太陽旗的日本軍人不顧機槍和炮彈,勇敢的發起衝鋒的一幕!”
《紐約時報》——《東亞遠征軍下的太陽旗》艾茲拉?龐德
這天是按俄羅斯的儒略曆是1916年1月14日,而如果折成公曆的話,就是1月27日。
這天晚上8點多鐘,基輔又開始起風了,風勢雖然沒有白天大,但是颳起的雪粒依舊讓基輔的夜空籠罩上了乳白色的雪霧,此時基輔早已經被北方的酷寒所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