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部分

治療教育課程(h)訓練 該課程根據孤獨症兒童能力和行為的特點設計個體化的訓練內容,對患兒語言、交流以及感知覺運動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核心是增進孤獨症兒童對環境、教育和訓練內容的理解和服從。

(3)人際關係訓練法 包括span建立的地板時光療法和in建立的人際關係發展干預(rdi)療法。

上述治療方法在國內一些孤獨症康復機構已開展,獲取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2。藥物治療

目前藥物治療尚無法改變孤獨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療核心症狀的特異性藥物,但藥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緒和行為症狀,如情緒不穩、注意缺陷和多動、衝動行為、攻擊行為、自傷和自殺行為、抽動和強迫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等,有利於維護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順利實施教育訓練及心理治療。常用藥物如下:

(1)中樞興奮藥物 適用於合併注意缺陷和多動症狀者。常用藥物是哌醋甲酯。

(2)抗精神病藥物 應小劑量、短期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藥物副作用。特別是錐體外系副作用

1利培酮 對孤獨症伴發的衝動、攻擊、激越、情緒不穩、易激惹等情感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有效。2氟哌啶醇 對沖動、多動、刻板等行為症狀和情緒不穩、易激惹等情感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有效,據報道還可改善社會交往和語言發育障礙。3阿立哌唑、奎硫平、奧氮平等**型抗精神病藥物 在控制患者的衝動、攻擊和精神病性症狀也有效。

(3)抗抑鬱藥物 能減輕重複刻板行為、強迫症狀,改善情緒問題,提高社會交往技能,對於使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後出現的運動障礙如退縮、遲發性運動障礙、抽動等也有一定效果。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對孤獨症患者的行為和情緒問題有效。如舍曲林可試用於6歲以上患者。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徵、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徵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徵較為常見。孤獨症的患病率報道不一,一般認為約為兒童人口的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3:1~4:1,女孩症狀一般較男孩嚴重。

臨床上首次描述孤獨症是在20世紀40年代。1943年,美國醫生r報道了11例患者,並命名為“早期嬰兒孤獨症”(ile autism)。他當時描述這個類群的患者特徵如下:嚴重缺乏與他人的情感接觸;怪異的、重複性的儀式性行為;緘默或語言顯著異常;高水平的視覺——空間技巧或機械記憶能力與在其他方面學習困難形成對比;聰明、機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現。最初r報道的這類患者被認為是兒童精神分裂症的一個亞型而未受重視。在20世紀40~60年代,又有數人描述了與r報道相似的病例,並冠以各種各樣的名稱。當時的國際及美國精神病分類與診斷標準將這類患者歸入“兒童分裂樣反應”類別中。對於孤獨症的病因學,當時普遍認為是父母養育方式不當造成了孤獨症的發生r將孤獨症患兒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學歷的、事業心很強但又冷漠無情的人,這一觀點在當時似乎很少有異議。

20世紀60~70年代r的研究指出,孤獨症的行為如果被認為是從出生到童年早期的發育障礙所致則更為合情合理。由此,逐漸把孤獨症看作為是一種軀體性的、與父母撫育方式無任何關聯的發育障礙。在此時期r發表了新的孤獨症診斷標準,強調把社會互動作用、言語與交流和重複性活動三個方面作為基本標準。並捨棄了r診斷標準中關於“特殊技能和吸引人的外貌”等兩項。以後,在r標準的基礎上,開展了廣泛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現在所普遍接受的“孤獨症發病率4~5/萬”是當時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20世紀80年代,關於孤獨症的研究進入全新階段。人們開始拋棄所謂“父母撫養方式不當”的病因假說,從生物學領域探索孤獨症的病因。並在臨床症狀的識別和臨床診斷方面將孤獨症與精神分裂症徹底分開。kolvin的研究表明,孤獨症同成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