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編制的。他年少時期每年都和鄰居夥伴、同伴同學在秋天用剖成條的蘆葦杆編制蟈蟈籠子。那些蘆葦是經過他們精挑細選的,蘆葦的上半截由於受到陽光照射為紅褐色,下半截被蘆葦椰子包裹著為鵝黃色,所以經過他們巧手編制的蟈蟈籠子顏色、樣子都很好看。

三月前,當大家都揹負著沉重豐收回到聚居地時,已是深秋與初冬的交界處了。俗話說“秋後的螞蚱——蹦不遠”意思是螞蚱這種昆蟲在秋天會大量死亡,活不了多久,蟈蟈等昆蟲當然也是一樣的。但是蟋蟀卻在秋天最為繁盛,它們在秋天求偶繁殖,鳴聲有招引雌性的尋偶聲;有誘導雌**配的求偶聲,還有用以驅去其他雄性的戰鬥聲。

在南非的初冬,雖然很多的昆蟲都消聲滅跡了,在北方的蟋蟀在這時候數量也不多了,那是為了下一代正在與大自然做最後搏鬥的單身漢,蟋蟀只能活一年,也就是說它們一生只有一次找到伴侶的機會。但是在南非卻不一樣,蟋蟀依然繁盛,每晚的叫聲如潮。

人人都聽過這種用翅膀摩擦發聲的小昆蟲,小孩子也都喜歡這些小昆蟲,張凡虎當初就與小孩子們捉了大量的蟋蟀——他們都需要它們。小孩子們的原因就不用說了,張凡虎是捉蟋蟀主要是為了給智靈的西非絞陸龜當食物,那隻老陸龜在初冬還能在泥坑中張大嘴吃扔給它的各種食物,它是在為冬眠做準備。

張凡虎捉蟋蟀的另外一個原因很簡單,只要認真研究、感悟大自然,你會覺得她太神奇了:蟋蟀鳴聲的速率與溫度直接有關,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快,所以張凡虎直接把它們當成了溫度計——蟋蟀每分鐘鳴叫次數除以二在加上九的和再除以二就是當地的攝氏度。

一般成年人的脈博每分鐘七十次左右,但是經過鍛鍊的人,身體更健康的人心跳數量比一般人的緩慢,他們對血液中的氧氣利用率更高。張凡虎每分鐘心跳是準確的六十次,也就是說張凡虎剛才的脈搏也為六十次。

剛才在一分鐘的時間內他測出蟋蟀的叫聲鳴叫次數為四十五次,那麼用“蟋蟀溫度計計算公式”可以測出現在早上的氣溫接近十六攝氏度,這在北半球已經是暮春時節了,也就是四月多接近五月時節的天氣,但在現在確是九月,在非洲是春天中期。

非洲是沒有春天的,它的春天比冬天還要難熬,因為在春天才是一年中最乾燥的時期,去年夏季的雨水積聚的水窪、小河大多已經乾涸,現在正是一年最乾旱的時期,這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動物們度過這一年的這時候,那麼它們又將迎來一年最盛大的盛宴,到時非洲大草原上又是一年最繁盛的時候,到時候又是水草豐茂,動物成群的壯觀景象。

族人們再次來到小湖邊,現在小湖邊的草叢也大都枯萎,寥寥數根草莖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地堅持著,就像它們在去年暴風雨中堅持著脊樑一樣。雖然看上去它們的外表已經是蒼老無力,但是它們的根依然生命力旺盛,在乾結的泥土下等待著夏天的雨水就像雪原下等待著春天陽光的種子,只待那屬於自己的時光。

再一次站在猴麵包樹上瞭望四周蒼茫的景象,張凡虎收回自己的目光,折下一小節樹枝咬在嘴裡。四個月過去了,在族人聚居地生活的每天早晨他都要折下一截樹枝做一把建議牙刷,然後在他的帶領下,有的族人也用猴麵包樹枝,有的用草莖剔牙,在明白效果之後,族人們每天都能堅持保持口腔衛生。

由於每天都要消耗幾節樹枝,現在站在樹下面已經不能折到理想的樹枝了,張凡虎已經轉移陣地,以前他的澡塘邊上就有一棵猴麵包樹,但是現在樹上的小職業折了大部分,再折下去就會影響到上面猴麵包果子的生長了。

已經摺好樹枝剛要下樹的張凡虎突然眼睛一愣,他發現族人的澡堂邊上有一塊石頭,一塊黑褐色的石頭。

張凡虎當初帶領族人們挖了十餘個土坑當洗澡塘,平均兩人錯開時間用一個水塘,每個塘直徑只有一米多。當初張凡虎就看見小湖周邊有十餘個大小不一淺灘,於是就讓族人們以那些淺坑為雛形挖坑,這樣可以省下一部分力氣,而他則選了一個不是那麼好的地方挖掘。

張凡虎跑過去,撿起那塊石頭,上面還有乾涸的泥。當初為了使挖坑更方便,張凡虎示範族人們族人們先劃了條小水溝,讓湖水泡軟泥土在向下挖,現在已經完全確定了,這是一塊從土中挖出來的石頭。

張凡虎握著這塊拳頭大小的褐色石頭,緊緊地盯著,牙齒緊咬,現在張凡虎的心情遠超見到黑黃檀的激動心情,甚至還略微超過了發現好望角時的心理。因為他見到他現在最想見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