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丁家畔、康家塔、棗林坪等渡口;以警備第3團駐防清澗,守備河口、界首、棗林坪(不含)等渡口;以警備第4團駐防永坪地區,派出1個營的兵力守備延水關、高家畔渡口;以警備第5團駐防延長,守備涼水巖、馬頭關、清水關等渡口。為了便於統一指揮,還成立了兩延(延川、延長)、神府(神木、府谷)和五縣(綏、米、葭、吳、清)等河防司令部,作為留守兵團派駐當地的代理指揮機構。
1937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整個河防劃為3個地段,分別由神府、兩延河防司令部和綏德等5縣警備司令部負責設防,蕭勁光兼任河防總指揮。當日軍逼近黃河東岸時,河防守備部隊進入臨戰狀態,邊區軍民立即進行緊急動員。
在河防戰鬥中,各部隊根據毛澤東的戰略思想,採取積極防禦的方針,以主動、靈活、積極、堅決、突然的戰術動作,粉碎了日軍對河防的多次進攻。
1、神府河防戰鬥
1938年2月,侵入山西的日軍以第109師沿汾(陽)離(石)公路西犯,侵佔中陽、離石,27日,進佔黃河東岸要口軍渡、磧口,直迫河防,並猛烈炮擊西岸吳堡、宋家川河防陣地。留守兵團警備第8團扼守宋家川一帶渡口,警備第3團以一部兵力渡河,向柳林敵後襲擊,3月3日,軍渡、柳林之敵均向離石撤退。在此期間,駐大同日軍第26師亦向晉西北進攻,連陷寧武、神池、五寨、岢嵐、保德、河曲、偏關等7座縣城,直逼神府河防。3月12日,進佔保德的日軍第26師一部2000餘人,附炮20餘門,攜帶渡河器材,13日進抵神府磐塘渡口對岸,首先炮擊河防陣地,爾後在1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開始強渡黃河。八路軍留守兵團河防守備部隊及神府武裝沉著應戰,在日軍密集渡河時,以突然猛烈火力,擊敵於半渡之中;並以機動兵力一部,乘日軍渡河混亂之際,迂迴渡過黃河,襲擊日軍側背,在八路軍第120師積極配合下,迫使進犯河防的日軍撤退。此次戰鬥,共計斃傷敵140餘人,警備第6團僅傷亡6人。同時,八路軍第120師在晉西北收復被日軍佔領的7座縣城,粉碎日軍的首次圍攻,保衛了陝甘寧邊區。
2、第一次宋家川戰鬥
1938年4月,沿份(陽)離(石)公路西犯的日軍第109師在離石一帶集結約1個旅的兵力,附火炮30餘門,於5月再次向黃河東岸軍渡渡口進犯,企圖突破留守兵團黃河西岸陣地,佔領陝西省宋家川(今吳堡城)渡口。為打破日軍企圖,留守兵團未等敵到達河岸,即令警備第8團主力東渡黃河,進至汾離公路翼側,以伏擊、襲擊等手段,尋機打擊日軍。5月10日夜,該團在離石城西北王老婆山地區襲擊西進日軍,擊潰日軍1個營,殲滅日軍200餘人,警備第8團傷亡80餘人。日軍渡河企圖再次遭到挫敗,隨即撤退。
3、涼水巖、馬頭夫河防戰鬥
1938年12月下旬,山西日軍在佔領大寧、吉縣、永和後,即準備大批渡河器材,伺機向黃河東岸逼進。
1939年1月1日,日軍分3路,每路1000餘人,附炮10餘門,向黃河沿岸的馬頭關、涼水巖、泥金灘挺進,先後佔領上述三據點河東陣地,當即以猛烈炮人轟擊河西八路軍留守兵團河防陣地,並以飛機10餘架投擲毒劑彈,在破壞數段河防陣地後,即在火力掩護下進行強渡。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5團乘日軍運動集結時,進行猛烈火力還擊,擊毀其部分船隻,殲敵一部,日軍被迫撤回黃河東岸。與此同時,八路軍河東部隊積極開展游擊戰爭,襲擊日軍運輸隊。日軍在攻擊受挫,後方交通又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於1月4日開始撤退。警備第5團以一部兵力東渡黃河,向日軍發起追擊,在大寧城西的曲峨鎮給日軍以打擊後,安全撤回何西。此役共殲滅日軍80餘人,警備第5團傷亡8人,中毒10餘人。
4、第二次宋家川河防戰鬥
日軍對邊區河防的三次進攻均遭失敗,於是調集重兵,向宋家川與馬頭關、涼水巖等處,同時發起進攻,企圖鉗制河防部隊兵力,乘虛實施重點突破。
1939年5月,日軍由太原增調2個師至汾陽、離百,並攜帶大批渡河器材,於6月4~5日,日軍一路1萬餘人進佔軍渡,在黃河東岸構築工事,並以炮火轟擊河西宋家川、棗林坪一線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8團河防陣地。6月6日,日軍又以1。5萬親人進佔孟門、磧口兩鎮,並以飛機竟日向河西河防陣地及陝甘寧邊區內地城市進行猛烈轟炸。同日,日軍1個團共2000餘人,由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