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臨安就有一部分商人被吸引到中國去了,現在這個穎州經濟特區一建立,臨安的作坊大量搬離,雖然臨安表面上還是那麼的繁華,甚至相比原來,更加上的繁華,但是實際上,根已經慢慢移到了中國。如果韓忠衛突然下令,穎州的商品將不再能販運至江南區,恐怕臨安馬上就要陷入無貨可賣的困境。
相比於中國的崛起,江南區的情況就要差得多,史彌遠的弄權,留正的掣肘,趙擴的獨特理政方法,楊皇后的後宮干政,這些都讓江南區的就像一條千瘡百孔、搖搖欲墜,卻偏偏行駛在暴風驟雨、波濤湧動的大海中小船一樣,隨時可能性被一個浪花就打翻。
兩年的時間,讓史彌運徹底取得了朝中的大權,留正雖然還是左相,但已經徹底邊緣化,江南區的事,現在是由史彌遠說了算。哪怕是楊皇后和楊次山,都已經不能再對他有任何掣肘。
但是史彌遠也清楚的認識到,在江南區的外面有一個強大的中國,而且江南區現在只是中國的一部分,他可以在江南區為所欲為,但也僅僅如此而已。
雖說中國與江南區簽了協議,永不干涉江南區的內政,永不對江南區動武,永不做針對江南區的任何設計,可是史彌遠每每想到強大的中國,那個強勢的韓忠衛,都會令他睡不著覺。如果有這個協議,而江南區又能獨立出來,那該多好啊。
但史彌遠也知道,這隻可能存在於自己的臆想之中,宋國現在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江南區,以後可能就會在為中國的江南路或者江南省。但只要這樣的事不發生在自己的任內,或者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要發生這樣的事,他主心滿意足了。至於自己死後,江南區會發生什麼樣的事,這就不是他所能管的了。
雖然史彌遠是江南區第一重臣,但是就是他這個江南區第一重臣,卻對江南區的未來沒有任何信心。史彌遠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留在臨安,在仕途發展,準備讓他接自己的班。小兒子則去了中都,秘密去的,而且是三年之前,當時他還沒成年,而且宋國也還沒有成為中國的江南區,那時史彌遠就已經在中都購房置地。
現在史彌遠覺得,無論將來江南區發生什麼樣的變故,史家都不會有事。何況,史彌遠覺得,只要自己還在江南區右牙和樞密使的位子上,江南區就不會發生變故,自己也不會允許江南區發生任何變故。
史彌遠仔細思慮過,現在唯一有可能讓江南區發生變故的只有一件事,官家沒有子嗣的問題。趙擴的八個兒子都沒有長大成*人就夭折,儲君的們子也一直空著,原本在前年的時候,趙擴就決定要將一名宗室子弟收入宮中,當做皇子養起來。但那時中國突然崛起,趙擴整天都處於恐怖之中,後來辛棄疾來到臨安之後,他曾經一度有想過要投降,後來因為韓忠衛沒打算對宋國動武,趙擴的心才慢慢平復起來。
趙擴被嚇得驚魂未定,立儲君之事當然就被擱淺下來。而現在,江南區已經平穩了兩年多,史彌遠也是位極人臣,他無論是為了自己的位子還是江南區的未來,都不能讓趙擴無後,江南區無主。
經過挑選,太祖趙匡胤長子趙德昭的後裔被選中,這個人無論是趙擴還是史彌遠都很滿意,因此,馬上就被送進了宮,賜名為趙曮,同時又被封為衛國公。衛國公的性子與趙擴相似,而且年紀也不大,才十一歲,因此才讓趙擴和史彌遠都很滿意。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衛國公進宮之後的表現雖然很令人滿意,但他與閻王爺的關係卻不太好,入宮一年還沒到,就染病身亡,死的時候才十三歲,讓史彌遠好一陣惋惜。雖然衛國公只進宮一年,但史彌遠卻在他身上,花費了無數的心血。
在關係到“立國本”的大事上,趙擴跟史彌遠的心思是一樣的,兩人都在緊鑼密鼓的尋找著合適的人來當皇子。趙擴的兒子是生一個就死一個,現在衛國公剛剛被他當成養子才一年,馬上又死了,這讓許多有資格成為皇子的人都很恐慌,現在誰當皇子就意味著死不久矣,因此,他們都不希望自己被選中。畢竟,誰都不會嫌自己的命太長。當皇子意味著就能成為太子,也就是以後會成為皇帝,這誰都想,但是這也要有命來享才行。
大家都知道,選皇子這件事,雖然是以趙擴為主,但是史彌遠也對此事有很大的影響力。因此,那些有資格成為皇子的人,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接連不斷的去史府,雖然他們都是皇親,但來找史彌遠,都是著實帶了重禮,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請史大人高抬貴手,不要讓他們選中。
這樣的結果讓史彌遠啼笑皆非,從來都是爭先恐後的去當太子,哪像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