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餘人,為此沙皇獎勵該團三十一把銀號以表彰他們的出色表現。
克里木戰爭後,步兵火器的重要性漸漸壓過騎兵,莫斯科步兵團擴編為第17師,也一直是沙俄裝備最精良的王牌師團之一。
一年前,第17師列裝英國人生產的恩菲爾德1866式步槍,一種類似於中國廣州造的連發槍,同時師團還配置了數門英國造的連珠炮。
雖然現今除非戰爭期間,否則沒有武器禁運一說,但英國人更喜歡將武器賣給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而不是他的對手俄國人,這批軍備俄國人得以採買,也是因為中國人與英國人的關係在印度風波後降到冰點的那段時期,俄國人遂抓住機會,購買了超過30000枝各種英制槍械,同時,也開始研製仿造,只是其蹩腳的工業水平嚴重製約著軍工科技的發展,仿造出的連發槍質量遠遠不能同恩菲爾德1866相比,何況子彈生產、無煙火藥涉及的一系列技術問題短時間內俄國人也難以解決。
這幾年,中國軍事科技發展自然在飛速進步,最新款的廣州造1870已經完全成熟,效能可靠的就是最挑剔計程車兵也說不出它的毛病,從外觀上,廣州造第四型顯得十分纖細緊湊,乾淨利落,更適合亞洲人使用,旋轉後拉式槍機,5發彈倉供彈,8mm口徑子彈足以給敵人造成巨大的殺傷,而不似7mm以下的小口徑易“傷”不易“殺”。
第四型廣州造縮短了槍管,有效射程為510米,實際上如果不縮短槍管,有效射程將會得到大幅提升,但根據帝國作戰理論,步兵線真正交鋒百分之九十的戰鬥都集中在400米內,隨著塹壕等等戰術的廣泛應用,這也將是未來的大趨勢,何況距離越遠,射擊精度就會差了許多,在散兵線單兵作戰時代,保留太長的槍管增加有效射程除了浪費子彈外,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而長槍管的特種步槍也在帝國的研發範圍內,葉昭稱它為狙擊槍。
廣州第四型,在葉昭看來完全可以使用到成熟的半自動武器誕生,實則現今帝國根據輕重機槍導氣式原理的某些特點,已經在研發半自動步槍,但便算誕生,若想其大量裝備部隊還不大現實,沒有進入到汽車時代,因為補給線等等問題,步槍的自動化便遇到了瓶頸,就現今廣州造的架構,還有軍官提議,製造一種叫做子彈阻隔器的小工具,免得新兵浪費子彈。
廣州造第四型軍方暫時購入的數量不多,一來三種型號的廣州造已經完全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二來尚要等列裝的連隊給出完整的反饋資訊再做決定;三來採買武器,自然是在軍隊擴編時為宜。
伏擊俄軍第17師的帝國陸軍第一集團軍,乃是輕機槍架設到班的帝國最精銳部隊,配備廣州造第三型步槍,雖然因為要翻山越嶺放棄了火炮重武器,但同樣,最猛烈的攻擊對準了俄軍輜重隊和炮兵隊。
第一集團軍提督宋慶,正是知天命之年,雖然曾經是韓進春部將,當年在平遠軍時乃是第三鎮總兵官韓進春的第二營管帶,但他恃才傲物,與韓進春關係漸漸惡化,葉昭憐他是史上名將,又確實是難得智勇雙全的人才,是以對其多加看顧,仕途倒是無礙。
雖說人的品格很大程度是後天的關係,但這位甲午之戰中坐騎被炮彈擊斃,重換戰馬,繼續指揮將士“迎炮以上,呼聲動地,無不以一當十”的將領,高呼“願與天下精兵捨身報國”的將領,在帝國教育薰陶中,想也不會變得品質惡劣起來。
薩彥嶺戰役,便是宋慶親自指揮。
他的對手是俄國第17師師長米哈伊爾?德米特里耶維奇?斯科別列夫,畢業於俄國總參學院,是俄軍傑出的少壯派代表人物,去年間,被任命為俄軍王牌步兵團第17師師長,晉升陸軍少將。
斯科別列夫是叫囂征服亞洲的強硬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名言就是:“在亞洲,和平的長久與短暫是與你對敵人的屠殺直接成正比的,我認為這確是一條定理。對他們打擊得越兇狠,他們就安分得越長久。”
這是一個赤裸裸的種族屠殺主義者,但今日,顯然是他的部隊遭到了屠殺。
剛剛發現中國人的蹤跡時,他正騎著高頭大馬走在稀疏的樹林中,大森林到山口、河谷邊緣變得稀疏起來,南北大概有1000多米,早就被工兵伐出了一條路,甚至樹樁也被鋸的和地面一般平。
發現中國軍人蹤跡的正是師部的斥候隊,雖然中國人突然到了薩彥嶺山口令斯科別列夫極為吃驚,但心中跳躍的狂熱又令他無比興奮,互相極為陌生的軍隊狹路相逢,打敗中國人,令17師團成為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噩夢,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