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裡,福臨緩緩將筆放到了筆架上,站起身,走到香爐前,深吸了一口氣,“吳良輔”“奴才在”“這些天,襄王福晉若是進宮給皇后請安,就讓她順便來這裡一趟。”“奴才領旨。”說著,吳良輔躬身而出,片刻回來覆命,“回萬歲,襄王福晉這會兒就在坤寧宮。”
負手而立的福臨回頭看著吳良輔,好半天沒有說話,吳良輔也沒有出聲,恭恭敬敬的站在原地。福臨慢慢走回到桌案旁,坐下,提筆,寫了幾個字,繼而又把筆放下,“叫她來。”
曾幾何時,一向殺伐決斷,眼都不眨一下的皇上會有這般的躑躅,得命去往坤寧宮的吳良輔心裡掂量著。
閱盡人世滄桑,誰是誰的劫數,誰是誰的天命,有時,剎那間,一眼,便望到了天機。
作者有話要說:藉著辦理檔案手續的空當,在外面玩了一個月,從廣州,珠海,到上海,蘇杭,周莊,北京,還有我的母校,可愛的瀋陽,下個月回家,人一輩子那麼短,總要抽空犒勞一下自己,大江南北,好美好美~~~
一路旅途顛簸,好在到處都有朋友和同學接待,更新不定時,而且漏洞百出的,發的幾章又從新修改了一下。
第十二章 望帝寄春心
福臨手裡握著筆,對著奏章發呆,外面早春的疾風呼嘯而過。不是個有花有月,有雪有葉的好時節,硯臺裡的墨散著幽然的香。他微閉雙眼,用左手扼住了自己微抖的右手,心裡,居然無緣無故的默誦起了,佛經。
“回萬歲,襄王福晉來了,在殿外侯著呢。”
福臨猛地睜開雙眼,放下手中的筆,“傳她進來。”吳良輔剛要轉身出去傳旨,福臨卻又說,“等等,”說著,福臨抬手將帽子擺正了些,又理了理自己的衣服,隨後四下看了看。吳良輔見狀馬上示意小太監拿鏡子。
福臨看見鏡子先是有一絲愉悅,隨即看見鏡中自己頗為疲乏倦怠的樣子又有些心煩,張了張嘴,連帶著嘴角的皰疼了起來,他頓時惱怒,“誰叫你們拿鏡子的,撤下去!”說罷,福臨忽地坐在龍椅上,蹙著眉頭不耐煩的說,“叫她進來!”
聽著外面漸近的腳步聲,福臨隨手抓起扇子把玩起來,當注意力一被手中的摺扇帶去,他心忽地一沉,連忙把扇子合上,匆匆塞進了袖口。
“臣妾給皇上請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烏雲珠穿著一件墨綠色的旗袍,上面沒什麼紋飾,整齊的烏亮髮髻上幾根玉簪一絲不苟的插著,這樣老氣的衣服卻被她穿出了纖塵不染的明淨,那樣敷衍的裝扮卻依然有風情旖旎的動人。福臨緊靠在椅背上,手狠狠抓著椅子的扶手,一陣鈍痛的感覺,心裡卻澄明瞭一些。他緩緩的笑了,用溫和卻不失威儀的聲音說,“起來吧,來人,賜坐。”
“博果兒執意要去領兵平叛,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哪是那麼好相與的,朕不願他去涉險,你是他的福晉,好好替朕勸勸他。”福臨儘量開門見山的幾句就把話說完。速戰速決,不說無關緊要的話才能不節外生枝,他暗自算計著。
福臨這番話說完,烏雲珠卻一直沒有動靜,屋裡靜得出奇,福臨抬眼看向烏雲珠,卻看見烏雲珠正看著自己,眼中霧氣氤氳。自從那次相約郊外,一年多的時間,除了幾次家宴上遙遙相望,匆匆來去,他們還是第一次離得這麼近,福臨心中一陣惘然。一年,十年,一輩子,他們恐怕就這樣註定殊途,註定錯過了吧。他不願再看她,目光無意間落到了桌案上明黃錦盒裡的玉璽上,他,又看到了他的山河萬里,心中徒增堅毅。
福臨又迎上了烏雲珠注視他的雙眸,面帶微笑,眼裡卻都是冷冰冰的客套,“福晉怎麼不說話了,朕一說襄親王要出征,就把你擔心成這個樣子。沒事兒,你們夫妻琴瑟相得,滿京城的人都知道。你若是不想讓他去,總會有辦法的。”
烏雲珠緊緊抓著手中的團扇,隨即略帶矜持的笑笑,張嘴說話時明明有哽咽的聲音,“起先來見皇上之前我還一直勸他,戰場上刀箭無情,除了他博果兒,能領兵的人還有很多,可是萬歲卻只有他這一個十一弟,太妃也只有他這一個兒子。他卻一反常態的執拗不肯聽,我原本還納悶,見了皇上,我這才明白過來,再回去也不會勸博果兒了。”烏雲珠略頓了一下,抿了抿嘴,動情的說,“操勞國事,皇上您已經勞苦疲倦成了這個樣子,連烏雲珠都心有不忍,巴不得盡己所能,為君解憂。而您,又何必一人擔著呢?”
福臨心中悸動不已,伸手去撫摸玉璽,寂寞深宮,大殿無聲,在吳良輔的示意下,宮女太監都神不知鬼不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