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9部分

人都知道滿清有這麼一個叫范文程的大漢奸。

為了讓以後的日子好過一些,范文程建議多鐸若是撤退,應向西撤退。傳說在很遠的西邊,還有許多小國。

蒙古當年就在西面征服了許多國家。

多鐸也不想到北邊的森林裡過苦日子,因此接納了范文程的建議,開始派人向蒙古人詢問蒙古西邊的情況。

蒙古當年在西邊打下的國家,大多都已經滅亡了。但蒙古人手裡多少掌握著一些資料,對西邊的情況多多少少有些瞭解。

在證實了西域有許多小國之後,多鐸連冬準備大遷徙。

幾次大戰下來,多鐸已經失去了打贏山東軍的信心,早點準備是沒壞處的,以免到了時候沒時間準備。

但多鐸並不甘心就此退卻,他還想再搏上一把,只是也一邊為自己準備後路。

然而就在這時,山東軍突然猛攻赫圖阿拉,以李然帶領的第三營為首,外加半個炮兵營,以及兩萬收編的滿清漢軍,在十二月下旬突然發動進攻。

赫圖阿拉是滿清的老寨,乃所謂的‘龍興之地’,由於靠近山東軍,因此多鐸在那裡佈置了將近兩萬守軍。

李然第三營突然發起進攻,大大出乎了滿清的意料,赫圖阿拉內的守軍霎時間就被猛烈的炮火給打蒙了。

赫圖阿拉的城牆很矮,而且城池還很小,炮營對赫圖阿拉猛烈的炮轟了一天左右,城內的滿清守軍在炮擊下死傷慘重。

第二日,李然下令攻城。

兩萬炮灰部隊霎時間衝入赫圖阿拉,但這些炮灰部隊可謂是鳥槍換大炮,身上的盔甲都換成了板甲,雖然是炮灰部隊,但遼東作戰參謀部還是希望減少傷亡。

同時他們手上的武器也都換成了長槍、手斧和腰刀。

長槍和手斧的破甲能力很強,用來對付那些身著重甲的清兵最為合適,一長一短。同時那腰刀,也是山東軍使用的標準,一把把都是吹毛可斷,砍重一點,清軍身上的扎甲也是擋不住,只是殺傷力不如手斧強,但手斧較短。

赫圖阿拉是在山地之間,兩萬炮灰部隊衝進赫圖阿拉,一路猛衝猛打,不到小半日就解決了城內的戰鬥,成功攻下赫圖阿拉。

然而攻下赫圖阿拉的李然並未就此收手,而是在經過三天的休整後,帶領大軍衝出山區,直撲撫順。

明軍在冬季發動攻勢,大大出乎了清軍的意料。

畢竟在這樣寒冷的天氣中,士兵極易出現非戰鬥死傷,而且後勤運輸幾乎不可能進行,騎兵在雪地裡作戰都十分吃力。

但實際上,這只是滿清自己這麼想。

李然的第三營在之前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部隊配備了大量雪橇,而且棉衣和燃料準備了很多。

一路上第三營以閃電般的速度,連克三處關隘,直達山區之外的平原地帶。

連綿的行軍線上,成群計程車兵坐在雪橇上,由馬匹拖拉著進行快速行軍。後面的雪橇上,則拖著大量的後勤補給。

在雪地中用雪橇運輸補給,一匹馬就能拖動半噸的重量。每個雪橇上可以運載六名士兵。

擁有如此便利的運輸工具,第三營準備了非常多的糧草,足夠支撐兩個月的所需,彈藥更是帶了許多。

利用雪橇的優勢,遼東作戰指揮部在兩個月前確定了冬季攻勢,不僅僅是李然帶領的第三營發起進攻,太子河南岸同樣也將發動冬季攻勢。

而李然的第三營更靠近瀋陽,而且在這一地區,滿清的兵力較少,因此率先在十二月下旬打響冬季攻勢的第一炮。

當然,雪地行動優勢並非山東軍所獨有,滿清也有。

努爾哈赤手下也有一支滑冰部隊。相傳當年努爾哈赤被困墨根城,城池即將陷落的時候,一支“皆著烏喇滑子”的滑冰部隊如從天降,解了墨根城之圍。這支特種部隊完全靠滑冰前進,一天一夜行軍700多里,火炮也架在冰爬犁上運送。

烏喇滑子就是冰鞋,同樣也有雪橇,只是稱為‘冰爬犁’。但滿清這樣的部隊不多,也只有唯一的一支,撞上來也是送死。

李然的第三營行軍速度非常快,只是用了一夜,便行軍二百餘里,滿清還未察覺時,便已經兵臨撫順城下。

第三營的馬匹帶得很多,並非用一匹馬拉個兩百里,而是馬匹輪換拖拉,雖然沒有滑冰快,但夜行兩百里還是輕輕鬆鬆。

撫順,這是瀋陽的衛城,距離瀋陽不過幾十里地。

第三營當日黎明時來到撫順城下,隨即對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