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慌亂,建威將軍之兵馬素來與民無犯,本報戰地記者將一路跟隨建威大將軍,隨時報道最新戰況。”
報紙一經發行,就陸續在各地掀起了強烈的反響,各地士子、鄉紳紛紛寫信給當地的濟民客棧,給趙巖聲援打氣。
趙巖如此積極的剿賊,受到了那些中上階層的熱烈支援,因為流賊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命、財產、地位,是階級敵人。
在對流賊的征剿中長期疲軟的形勢下,他們太需要一個能夠站出來保護他們的人,而趙巖如此能征善戰,又對剿賊如此積極,自然受到了廣泛的支援。
就連崇禎看了此報,想起了趙巖七年流賊進犯中都的事件,不由心中又發感動,嘆道:“此子卻是忠義,只可惜朕已不好駕御。”
山東百姓聽聞趙巖出征,一路上夾道相送。趙巖出了山東,藉著《大明日報》的宣傳,一路上也受到了熱烈歡迎,每到一處必有鄉紳送來牛羊米麥犒軍。
趙巖一路上打著旗號,大搖大擺的行進著,一路上果然與民秋毫無犯,而且還一路上收攏流民,鄉紳犒軍之米麥皆用於接濟貧苦。每到一處,百姓都倍加稱讚。
不過趙巖的行進速度不快不慢,以日行百里的速度前進,一百里也就是五十公里,相當於後世以50公里的速度騎上一個小時摩托車。而趙巖這此出征,士兵人人有馬代步,日行百里的確不快。
輜重營則沒有這個速度,輜重營馬匹雖然多,但比營級的輜重連所帶物資數量那不是同一個級別的,在道路尚好的山東且能跟上大隊的速度,但出了山東,一天的行進速度也就五六十里,如果路不好走,還會更慢。
不過輜重營並沒有和大隊人馬一起行進,而是單獨行進,作為專業的輜重營,是具備單獨行動能力的,他們的自保能力很強的,九年昌平之戰輜重營受到阿濟格的衝擊,擺出的車陣固若金湯,使其無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