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部分

和意外。

早在1978 年,當中國考古學家正處在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坑高潮時,4 月份

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就率先登出了駐美學者楊先民先生繪製的秦始皇陵地宮結

構的想象圖。

而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三名科學家,在1984 年10 月3 日

出版的第九號《談論》雜誌上,發表了一封建議信,對秦陵地宮的發掘提出了全新

的見地:

我們建議成立一個多學科的工作隊,不用物理發掘的方式,而是使用現代的非

破壞性技術,勘探和探查位於中國西安驪山的秦始皇陵,具體地說,我們想要置一

個大型感應線圈和一個電動發電機組,鑽探一些幹“油”井,在這些“油”井裡和

驪山上安置磁場儀和其它電子裝置。

建議使用此方法的優點是:

——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發掘。我們將只鑽探直徑為八英寸,與塑膠管相連線,

透過粘土的淺“油”井,因而不會造成破壞。

——我們相信我們能夠探明真正的秦始皇陵的立體位置。它也許就在驪山下面。

——我們的方法提供了一個機會,透過這個機會我們可以瞭解陵墓的深度、體

積與規模。

這項計劃如果能實現,預定目標如果能夠達到,將會向學者和科學史研究工作

者提供難以估價的資訊。探測方法總的來說是有益的和實用的。 探測自然需要透過

國際合作來實行。……

陳明

戴維·勒基

羅納德·羅這封建議信的刊出,儘管出乎人們的意料,但卻未能引起轟動和大

幅度的震撼。於是三位科學家在1985 年1 月25 日出版的第六號《談論》雜誌上,

再度丟擲了《應用於考古學的非破壞性探測和層析X 線攝影學)足以令科學界為之

震驚的長篇論文:

自古以來,人們就產生了不掘開地面便可探知地下埋藏寶物的夢想。這個夢想

在今天已成為現實。英國物理學家將電學與磁學相結合,向我們提供了透視地球、

金屬和人體的手段。此後,科學家們又利用更先進的方法找礦、探場和診斷病症—

—這就是層析X 線攝影術。其應用範圍極為廣博,如果用之於考古,則可在不提取

文物標本的前提下,向考古工作者提供古代遺蹟和埋藏事物的準確位置和詳細的資

料。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之一。雖然歷史文獻對其未作詳細記載,

但根據僅存的史籍和考古發掘也可作出基本推測。因此,可以相信,陵墓內有大量

的青銅構件,如環繞墓室的青銅牆壁,青銅及拱頂。根據史料推測,陵墓中有4 個

青銅鑄成的環狀物,其中3 個用來封閉地下河,一個構成墓室本身。這些青銅的重

量可達萬噸。

對於秦始皇陵巨大的地宮和豐富的文物,我們可以採用標準的現代化非破壞性

探測方法感應到渦旋電流,測定出其衰減的磁場,這就是時域電磁探測。

為完成秦始皇陵的非破壞性探測,我們建議分兩個階段進行:一、為獲得陵墓

地宮三維結構的資料,可在驪山附近打一些直徑為8 英寸的幹油井,井中置磁場儀,

進行探測,並根據探測提供的資料編制陵墓地宮結構的數學模型。二、用層析X 線

攝影技術,探測地宮內的埋藏物。透過以上非破壞性探測,為將要發掘陵墓的考古

學家提供重要的幫助和指南。

我們在丁肇中教授的指導下,正在進行高能物理實驗,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地

球物理學裝置。我們相信,透過高能物理學的方法,將秦始皇陵作為例項。 上述理

論定能得到驗證……秦始皇陵地面上的陵墓物理形狀使我們得出結論:陵墓主體修

建的非常深,可能位於地下500 至1500 米。

……我們估計地宮內的青銅環狀物的直徑為25 米,陵墓主體的直徑則大約為

50 米。而這些青銅環狀物中的每一個都會形成一個在它們下面的陵墓的電磁保護

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