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去磨練,我有信心,自己的表演是最好的。”

李小龍絕非咄咄狂妄之辭,此時的他已修煉多年,準備充分,火候已到,第一部片便不同凡響,並顯出他巨大的潛力與後勁。

武道要義

李小龍跟傳統的中國武師不同,後者對武道要義秘訣守口如瓶,秘而不宣,只是在性命攸關的非常時刻授其嫡傳弟子。李小龍卻不然,他不惜採用最有效的現代傳播媒介來弘揚他的武道哲學,來宣傳他的截拳道。

這自然是電影。

截拳道動作的最大特點是:“簡單”、“直接”、“神速”。它幾乎沒有過程,拳腳就決速直接地擊於敵手的要害,將敵手打倒。

例如在《精武門》中,李小龍被敵手重重封死。若是其他功夫片或其他流派的武術,總是要運用多套招式化解,連消帶打,險象環生。李小龍卻是用“切破法”,拳腳快速兇猛,簡單明瞭。李小龍借自己的打法,來證實某些武藝實在不適宜實戰,應當擯棄。

李小龍在電影裡展示的功夫,會使人覺得這不是在演戲,而是實戰。李小龍在片中的打鬥,幾乎不帶表演的成份。譬如《猛龍過江》中那場餐館後巷的巷戰,一切使人感覺“這是真的”,“這正在眼前發生”。

“真實”是李小龍功夫片的最大特點。截拳道,因其“簡單”、“直接”、“神速”,決定了它不適宜表演。它沒有繁瑣花巧的動作,往往動作的開始就是打鬥的結束。因此,截拳道是一種不適宜表演的武術,它不悅目,但實用。

李小龍的“連環三腳”是非常有名的。在《唐山大兄》和《精武門》中,觀眾見到李小龍凌空飛躍踢腳。其實,李小龍跳不了那麼高,是他在羅維及鄒文懷的說服下藉助了彈床。觀眾對這一動作大為讚賞,李小龍卻極反感,因為缺乏真實感。因此,在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猛龍過江》中,他就不使用彈床,不惜剔去令觀眾拍案叫絕的凌空翻騰的動作。

電影界、武術界的人士對李小龍功夫片的一致評價是:李小龍演的是真功夫。

李小龍竭力反對運用電影技巧來“製造”人所不及的“絕技”,如“隱身”、“穿牆”、“飛簷逾屋”、“水上飄行”等等(這種絕技在港臺功夫片中幾乎氾濫成災)。真功夫或許不好看,但是耐看。假功夫儘可矇蔽一時,但難欺騙一世。

因此,李小龍在影片中展示的功夫,既不怕電影及武術界的行家挑剔,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截拳道的宗旨是實用,如果摻入虛偽的東西,必然會將現眾引入迷途,從而誤人子弟。

李小龍是為功夫而電影,不似眾多的功夫演員,是為電影而功夫。

然而,李小龍畢竟是在拍電影,並且是拍商業電影。這就決定了他不可能為功夫而功夫,把電影觀眾全然棄之不顧。他不可能將他的截拳道拍成科教片,而應是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情節片。

因此,他在不損及他的截拳道要義的前提下,適當地使動作“精彩”一些,幅度“誇張”一些,套數“複雜”一些,過程“延長”一些。另外,李小龍還特意為觀眾設計了一些動作噱頭。

他在片中的打鬥前或打頭中,總要搞一些輔助動作,如脫去上衣展示強健發達的胸肌;運氣熱身並練功,舞棍打拳,動作精彩之極;用蔑視鄙夷的眼光看著敵手,看得敵手或不知所措,或暴跳如雷,或膽戰心驚;瀟灑利索地拉高褲腳,扎馬步;擊中對手時發出勝利的叫喊,或欲發力前的怪嘯……

李小龍在實際比武格鬥中,並不這樣。這些“花架子”對打鬥本身是沒什麼益處的,但也沒什麼害處。這些噱頭卻很受觀眾喜愛,效果出奇地好。在戲院中,觀眾一見李小龍的這番表演,往往會高聲喝彩,熱烈鼓掌。

從欣賞的角度講,李小龍的功夫電影真正做到了“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比眾多“只有熱鬧,而無門道可看”的港臺功夫片顯然要高出一籌。

超人哲學

李小龍所飾的角色都是凡人,如《唐山大兄》中的華僑工人鄭潮安;《精武門》中出身貧寒的、霍元甲的弟子陳真;《猛龍過江》中那個什麼都不懂、洋相百出的鄉下佬;《龍爭虎鬥》中的少林弟子李。

然而,他們又都是超人。

人們從這些主人公中,可或多或少地找到李小龍人生經歷的影子。與其說李小龍在演他們,不如說在演自己。

李小龍的電影,具有濃烈的自我意識。無論是當時或是以後的電影觀眾,都不是欣賞李小龍所飾的角色,而是欣賞李小龍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