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沒送出去,倒從小玉那裡偷了一堆名貴的大理名茶;什麼水仙;梅佔;蒙耳月芽等;外加一套精美的貢瓷茶具送給小虎,八歲的小虎其實並不懂茶經;但還是出於禮貌;微笑著豁達收下,惹得小玉灰著張俏臉,一直嘮叨沿歌小氣,丟了大理人的臉;沿歌好像在小玉面前越來越沒脾氣;這回又沒有同小玉回嘴;只是紅著一張臉跟在她身後同我道離別。
臨別之際,段月容以一國儲君之尊對於飛燕躬身道別,作為花木褀的丈夫再次拜託于飛燕好生照顧他的家子婆。
于飛燕待他仍是冷淡而疏離;但對於紫月公子的軍事天分的認可;以及他對他親四妹的認真勁;眼中已看不到深深地恨意;再恨他的燕子軍士都相信了他對漢人的一片歉意,有人開始諒解了大理;而把仇恨留給了滅亡的南詔;甚至沒有經歷過那場戰爭的新一輩燕子軍開始遐想和平代年,前往大理旅遊的念頭。
珍珠曾和于飛燕單獨詔見過蒙詔;沒有人知道他們談了些什麼;偷看他們的小狼說;他看到大理蒙九讚的眼睛通紅;而他那一向冷靜溫婉的娘娘淚流失控;最後悲傷地暈厥在於飛燕的懷中。
蒙詔隨段月容走時;本想把長年戴在腕上的紅瑪瑙手鍊蘀初畫還給於飛燕;留個念想;那副手鍊的紅絲線都已經磨破了好幾絲;他卻從未捨得換去;于飛燕嘆了口氣欲接下;沒想到珍珠卻沉默著伸出一隻纖手擋住了于飛燕;然後又板著臉把蒙詔的手擋了回去;蒙詔一向冷然的臉出現了一絲激動;感激地拱了拱手:“多謝夫人。”
我暗中感激地流淚;心想這正是九泉之下的初畫所樂於見到的。
然而法舟卻在暗中對著段月容身邊的仇叔冷笑。他的左腳有些不自然地歪扭;我知道他一定暗中挑戰過仇叔;果然他對我說;只恨如今學藝不精;終有一日他要為初信報仇。
離別之日。我站在半山腰望著含笑遠去的段月容和夕顏;心中暗暗悲傷;忽然明白了段月容讓小放轉達的那句話;真正的仇恨如何能夠輕易得解啊!
這愛便如烏雲敝月;需得千般尋覓;萬般供奉;有時便是要究其一生以至誠之心方得霧中一瞥;而那仇恨卻像野草;隨意一個火星便能熊熊點燃;燒殆不盡;尤其是這殘酷的亂世;更是折磨人心;至死不休。
元慶三年重陽之後;燕子軍和百姓開始提前挖紅苕(紅薯);收稻種;打草等籌措打仗用的糧草。我同我的異人們也把手榴彈的研究工作進入了秘密除錯階段,第一個踴躍報名參加試驗的是法舟,也是眾多體驗者中武功最高強的一個,我讓他做投彈練習了很多遍,科學工作者鄭品有反覆解釋可能會出現的反應,如巨響,飛彈片,煙霧等等,當時法舟可能仗著自己的武功卓絕也沒有當回事,但是當他把手榴彈扔出後施輕功躍到空中時,仍然因為耳邊那可怕的巨響聲,驚恐萬分,而從空中掉了下來,不僅滿面黑煙,還摔斷了一條腿,一不小心成為了最悲情的試驗者。
寒露時分,伴著一片寒流,燕子軍便收到了潘正越的戰書:請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君降得苟安,同袍享富貴,敗為芻狗喪,天下寓目焉。
(我請求同您計程車兵們較量一番,您可以扶著車前的橫木觀看,如果您投降了可以保全平安,您的軍士也能享受榮華,若失敗便淪為我的狗,全天下的人都會來觀看我們這一仗。)
齊放很想為于飛燕寫一封激情澎湃,義正言辭的回信,好挫挫潘正越的銳氣,我看得出來,蘭生的桃花眼也燃燒著熊熊火苗,可是于飛燕只是淡淡一笑,親自作了回信,就二個白話文大字:來吧!
傳潘正越讀此信時大笑出聲;笑日:無知豎子;老夫必使汝挫骨揚灰。
而眾人與我對於飛燕皆欽佩之極!可是當時的人們;即便是人中楚翹的宋明磊和原非白;都不敢想象;三國南北朝時代就因為于飛燕的這兩個字而轟然改變!
元慶三年的霜降時分;寒氣已是逼人;我們像是一頭扎進了冰湖;燕子軍諸人都披上了厚厚的棉服;然而再寒冷的天氣卻不能阻止那庭周兩軍悄然布陳於蟒川之地。
潘正越以左中右三路兵布兵蟒川平原;有了尉志的前車之鑑;自然不會輕敵;于飛燕用我的千里望看了看;對我搖頭道:”那中路軍的主帥是假扮的;絕非潘正越。”他冷笑道:“他同我們一樣隱於軍中;想誘我們到他的包圍圈中。”
那一日宋明磊前來巡營;我等一眾議事完畢;待于飛燕等眾人走出帳後;只餘我同宋明磊時;他輕嘆道:”大哥的戰法果然同潘正越肖似;不虧是親生父子。“
我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