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聽到門外傳來了停車的聲音,姜家暢接著說道:“應該就是他們,咱們一起出去看看?”
“行……”
四人走到倉庫門口,就見一位將近四十歲,膚色黝黑的大漢向他們走了過來。他身後還跟著兩位抬著箱子的手下。
大漢快步走上前,和姜家暢握了握手,粗聲粗氣的說道:“哈哈,姜老闆,這次又要麻煩您啦!”
“只要你多給我點優惠,我還想你經常來‘麻煩’我。”姜家暢笑眯眯的說道。
“嘿,這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嘛!”大漢嘻嘻一笑,但言語上卻再沒有什麼過多的表示了。
姜家暢對大漢的性格非常瞭解,嗤笑道:“你這傢伙就喜歡光說不練,實在沒意思。”
大漢不以為意,笑著說道:“我這也是小本生意嘛,希望姜老闆能體諒一下。”
“得了,你每次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
姜家暢悶哼一聲,隨後為雙方介紹道:“這是京城來的趙總和楚少,都是行里人。”
說著,又指著大漢,向楚琛和趙齊瑞介紹道:“這是陶春海,現在也算是熟手了,說不定以後會有合作的機會。”
陶春海見姜家暢對趙齊瑞和楚琛非常客氣,馬上就表現的熱情的不得了,連忙伸出手來,和兩人打了個招呼。
趙齊瑞和楚琛也都伸出手和對方握了握,又寒暄了幾句。
這時,姜家暢說道:“好了,你剛才說你撈了些特殊的瓷器?快拿出來給我們看一看吧。”
“好的,好的……”
陶春海連連點頭,隨後就把手下抬過來的箱子打了開來,指著時面的幾隻青花茶杯,說道:“就是這些,款識叫什麼‘五良大甫吳祥瑞造’,這樣的瓷器我還是頭一次看到,怎麼樣,特殊吧?”
聽了這話,姜家暢就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這不就是明代出口到島國的青花瓷嗎?我說你也太孤陋寡聞了吧?”
這署名為“五良大甫吳祥瑞造”款的青花瓷器,是明代萬曆年間出口到島國的青花瓷,製作非常精良,相對於官窯精品也並不遜色,被島國稱作“祥瑞”或“祥瑞手”。
據說,這個五良大甫,原名伊藤五良輔,是島國的陶藝家,他於明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隨日本臨濟宗禪僧人桂悟(字了庵)來我國瓷都學習制瓷技術。為適應在我國的制瓷生活,他取了“吳祥瑞”這個名字。
在我國學瓷期間。他所製作的瓷器在底款上往往署有“五良大甫吳祥瑞造”字樣。其製作的瓷器一般有碗、盆、壺和罐等,因瓷器器形規整、胎質細白。器形規整,釉層亮麗,青花亮麗而深受市場的歡迎。
當時島國從我國進口的青花瓷被分作“祥瑞”、“染付”、“吳須”三等,祥瑞是其中的上品,得到了極高的評價和地位。其作品上一般刻劃或書寫:“吳祥瑞”或“五良大甫祥瑞”、“五良大甫吳祥瑞造”款識,稱為祥瑞派。其器物的造型、紋飾、釉色都明顯地受我國瓷器的影響。
“是這麼回事?”陶春海顯得很驚訝。
“不然你以為呢?”姜家暢呵呵一笑:“早就跟你說了,既然搞這一行,那就要多學點相關的知識,看看。又鬧笑話了吧?”
“我是粗人,看到書本就頭暈,哪有學的心思啊。”
陶春海嘿嘿一笑,心裡則想著,回去後一定要找幾本書來看看,就算學不精,總得心裡有個數才行。
接著,他連忙問道:“那這種瓷器值不值錢啊?”
“急什麼,先讓我們看過再說。”
姜家暢揮了揮手。拿起一隻青花人物盤看了起來。
趁著兩人說話期間,楚琛已經把一組青花茶杯看了一遍,只見茶杯胎質細白,器形規整。釉層亮麗,青花髮色優美,看上去應該是回青料的髮色。底款為“五良大甫吳祥瑞造”。
從這組茶具的表現來看,確實符合“祥瑞”瓷的特徵。而且從製作工藝上來看,也符合最初的“祥瑞”瓷的特點。應該不是明末清初時期仿製的。
不過,這些瓷器製作的雖然還算精美,但表面還有海撈瓷的特徵,而且侵蝕的情況用肉眼就能看得出來,這無疑影響了瓷器的價值。
等他們把一箱瓷器都看過之後,姜家暢就嘖嘖的說道:“沒想到,這吳祥瑞的手藝不錯啊,難怪島國人稱他為‘瓷聖’。”
楚琛搖了搖頭:“不對吧,島國的‘瓷聖’不是李參平嗎?而且吳祥瑞這個人到底存不存在,也是有爭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