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損壞。所有測試合格的元件,就可以重新用於生產電子器材了。現代社會所產生的電子垃圾數量眾多,回收這些電子垃圾不但不用花錢,甚至還可以收取一筆垃圾處理費。而拆解這些電子垃圾所得到的元件又有很高的價值,所以這項業務可謂是一本萬利。
在當時,國產電子元器件的質量不過關,一些高階元器件更是無法實現自給。透過拆解國外的廢舊電路板,能夠得到大量優質和稀缺的元器件,其意義更是不能簡單地用金錢來衡量的。
然而,拆解電路板所產生的汙染也是非常嚴重的,焊接過程中使用的焊錫和助焊劑都有一定的毒xìng,在拆解過程中,這些有毒物質受熱蒸發,會對cāo作工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
在那個年代裡,能夠認識到這種環境危害的人並不多,但林振華以及他手下的那一群海歸們是有這種意識的。在林振華提出建設電路板拆解車間之後,項哲非常嚴肅地與他談了一次,核心內容就是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如何保護職工的權益。項哲把這件事上升到了企業社會責任的高度,讓林振華無法迴避。
為了消除車間裡的汙染,林振華投入了幾十萬元,在車間裡加裝了空氣過濾、除塵等裝置,已經把汙染降到很低的水平了。不過,即使是這樣的低水平,在李惠的眼裡,也仍然是帶毒作業,是不可容忍的。
“李姐,你的標準是不是太高了一點?”林振華問道。其實,按李惠的年齡,林振華應當叫李惠為阿姨才對的。
“小林,你知不知道,這種電路板拆解的專案,發達國家是根本不允許開展的。”李惠說道。她看過的外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