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那是挪不開身,所以小妹才想託付兄長。”
“往日小妹曾偶聞兄長提起過, 兄長的昔日的同窗好友如今在戶部當差, 至今與兄長還時常有書信來往, 兄長也曾提過想去拜訪這位好友,不知兄長如今是否還有此意。”
“當然若是兄長有些意那是再好不過, 若是兄長已無此意那也罷了, 就當是小妹從未提過這事。”
“此事我得先回去問過老爺才知道。”
甄夫人想了一下才道。
“那是自然。”
“說來嫂子真是羨慕妹/妹, 煜兒如此年紀就已經考取了舉人功名,可真是叫人羨慕。”
“煜兒能有今日都是託了兄長的福,若不是煜兒自小得兄長熟心教導哪能有他今日的功名。我們老爺還說了, 待明日定要和兄長好好喝上幾杯,以表達對兄長的感激呢。”
“也是煜兒聰慧,你兄長沒少跟我,若是安兒能有煜兒一半的聰慧,上回院試也就能拿下了。”
“哪有像嫂子你這麼說自己兒子的,我覺得安兒就很好,安兒敦厚孝順,別人可是求都求不來呢。”
姜宛茵說的是真心話。
甄應誠雖不如林煜聰慧,但敦厚孝順,心善溫良,是個難得的好孩子。當父母不一定要孩子多聰慧多有能耐,重要的是孩子孝順才好。
“這話倒是真的。安兒是我和你兄長盼了二十年才得孩子,我們都不求他能有多出息,只求他平安孝順就好。”
想到兒子孝順甄夫人臉上笑容也深了。
“話雖是這麼說,可孩子總是要長大的,總是要去面對長外面的人心善惡,咱們當爹孃的也不可能一直護他們,總得給他們長大的機會。”
“小時候總聽老人說,少年常吃小虧,長大了才不會出大虧。煜兒如今也快到及冠之年,我們老爺總說該讓他多出去走動動,多結交些知己好友,在外面走動才能多見些世界多長些見識。說是隻有見過人心善惡將來才人區分人心善惡。”
“如今煜兒都歸我們老爺管著,我呀就管著玉兒和肚子裡這個。”
“聽妹/妹這麼說,我倒更擔心安兒了。安兒這孩子太善良了,若是在外被人欺騙吃了虧可怎麼好?”
“嫂子你也總不能把孩子關家裡不是,安兒年紀漸大了,總要到外行走的。難不成等你和兄長年紀大了走不了才讓孩子出來了行走吧,那時可就晚了。”
姜宛茵這話引得甄夫人沉思,姜宛茵端起茶喝沒打擾甄夫人。
之後姜宛茵也繼續這話題,兩人說起衣服首飾還有明兒宴席之事。
次日林家宴客,因為林如海的官職關係,不管是真心祝賀還是不懷好意的都來了,林家可謂是賓客迎門。
這次甄夫人一直陪在姜宛茵身邊,倒是叫她又見到幾年之前見過女眷賓客;只不過不同的是幾年前是林黛玉出生後洗三,甄夫人是在賈敏屋裡見到這些女眷賓客。
尤其是當時與賈敏發生言語衝突的幾個女眷甄夫人是印象深刻。
那幾位夫人可不是好相與。這年代婦子講究出嫁從夫,對外婦人們的立場都是與其丈夫一致的,就姜宛茵也一樣。
因為各自的丈夫在官場與林如海政見相悖或是立場不同,那幾位夫人對姜宛茵自然也不會親近。
“林大人和林夫人可真是好福氣,有這麼個會讀書的兒子,小小年紀就已經舉人,還取得了頭名解元郎,可真是叫我等羨慕不已。”
“可不就是叫人羨慕。想想幾年前咱們來參加林大人嫡長女的洗三禮,那時林小姐還是林大人和林夫人的頭一個孩子,哪想轉眼幾年過去,林大人竟有了這麼大的兒子,而且不僅模樣長得好還會讀書,只是可惜了林夫人沒這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