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畫了一個圈
第6章畫了一個圈
黃承彥想要找諸葛亮幫忙的事情,沒有對任何人去說,不過回去後不久,就派人去請諸葛亮過府一敘。
反正論輩分論交情,諸葛家與黃家也有頗多聯絡,諸葛亮雖然是徐州琅琊人,但因為黃巾賊軍的二次作亂,琅琊老家早就被毀去,避居荊州這麼多年,又拜在了司馬徽門下,早就算是荊州人了。
就算劉軒對於這些根據地區結黨的行為進行打壓也不可能完全將其消滅,諸葛亮在來到雒陽之後,就算不刻意為之,那些荊州出身的文武官員也會自發的與其走的近一些。
至於從荊州來到雒陽特意前來看望的人,那就更多了。
就比如今天,諸葛亮就在自家中招待著從荊州來的好友:龐統!
坐在木製的椅子上,龐統左右動了動自己的屁股,最後還往後靠了靠,最後才一臉怪笑的對諸葛亮說了句:“來孔明這裡就是一點好,可以隨意一些,不像是在荊州時那樣,還要守諸般規矩!”
龐統家在荊州也是名門望族,家中規矩多多,在外面雖然沒有家裡人盯著,但要顧慮家族臉面,所以比在家中更不自在。
加上龐家算是相當傳統的勢力,對於這些年來天子推行的一些東西並不怎麼感冒,連帶著這據說從皇室裡傳出來的桌椅等器具也不怎麼使用,平日裡依舊更多的選擇跪坐等。
但是到了諸葛亮這就不用那麼麻煩了,何況新建起來的雒陽城中的諸多設施都摒棄了原本的一些習慣,比如這廳堂的佈局就與以往的大不相同——根本就沒有供人跪坐的席位,就算想跪坐也沒地方。
若想見傳統佈局,估計得去南城老城區才看的到了。
龐統充分享受了一下之後,這才與諸葛亮聊起了家常,而諸葛亮也這才知道龐統如今剛剛從縣令的位置上卸任,雖然接下來的安排還沒有定下,但沒什麼意外的話一郡太守是逃不了的。
“孔明如今還是議郎?”
“是!”
諸葛亮對這個同窗能夠在仕途上這般順利也是頗為高興,甚至還叫家中下人準備些酒菜,要與龐統邊喝邊聊,同時也算是為龐統即將升遷慶賀一番。
對於自己的官位倒是不怎麼在意,反倒龐統聽諸葛亮這般回答,一臉不滿的說了句:“以孔明之才何止一議郎?莫非天子故意為之?”
龐統對於自身才學頗為自傲,而對於才學與自己相當的孔明遭到這般待遇感到憤憤不平,就好像他當年不被天子重視一樣,甚至覺得天子是故意瞧他們倆不順眼,有意打壓。
“如今天下太平,朝廷又在休養生息,各處都沒什麼大事發生……換句話說也就是沒什麼大功績,自然也就沒什麼升遷的機會!”
諸葛亮倒是看的明白,可能與他就近接觸了漢王朝最核心的統治階級有關,他看到的東西可要比龐統多的多。
何況,這些年諸葛亮也不是閒著什麼也沒做,除了勤勤懇懇的將天子交代的事情做好之外,他每天都在勤加修習,如今一身修為進境極快,雖然天子沒開口明說,但是諸葛亮察覺到自己已經被注意到了。
現在,他只是缺一個功績,或者說缺一個合適的理由罷了,只要再有什麼能拿的出手的功勞,立刻就會得到提拔升遷。
不過這些話沒必要與龐統說,一是因為這些都只是自己的推測,以他的性子,不肯定的事情是不會拿出來宣揚的,二就是以龐統此時的情況,怕是心中對朝廷的成見還沒消去,自己說了也是白說。
所以幾句話將話題轉到一旁,又談起了瑣碎事情。
比如這荊州如今怎麼樣啊?朝廷的政令對荊州有產生什麼影響沒有啊?還有龐統什麼時候成家之類的……
“孔明不也還沒成家?”
拿著鵝毛扇輕輕扇了扇,諸葛亮笑笑沒說話。如果說以前成家是為了家族傳承、延續香火,那麼現在似乎就沒有這個必要或者說不用那麼急迫了。
按照吏部尚書荀彧當年對自己說的話,如今的自己起碼能保持這個狀態百年之久,到時候就算不能更進一步,再考慮香火傳承問題也不著急。
龐統……估計也是一般的心思。
正說著話,突然下人來報:“工部黃尚書請老爺過府一敘!”
“黃尚書?”
工部尚書黃承彥如今在朝廷中的地位可不比當年了。最初對於這工部尚書,士人都是不怎麼看的上眼的,雖然是六部尚書之一,但這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