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州的天空似乎從未如此的湛藍過,風中略帶的一絲絲海水的味道也似乎從未如此清新過。

Tim的眼中閃爍著永遠都不會熄滅的熱情。“走,回去準備一份中文的演講稿,把聶部長的評語也加進去!”

在國內聽過了太多與此類似的承諾,嚴正這次卻也執著地相信,這次一定不一樣。“走!再把剛才和聶部長的照片加進去!”

從六個月前開始為他們的商業計劃撰寫商業計劃書到現在,這是他們第一次在計劃書裡面加入照片,也是第一次開始學會利用名人效應來炒作自己。

**

接下來的一個月又是在忙碌中度過的,當其他同學開始四處面試,在美國各地飛來飛去為自己的未來安個家時,三個人又穿梭在爾灣和洛杉磯的圖書館間。如果說在面對聶部長介紹時,Tim和嚴正的臉上還留著一點點學生稚氣的話,那麼一個月後,這些學生氣都已經蕩然無存了。他們中文版的計劃書也改進了很多,更多的實際操作加入了進去,也就變成了一個更適合給真正的商人來看的計劃書。

第一章 投名狀(11)

因為一個月後,他們就要離開學校,真的到實際中去檢驗自己的計劃了。

這次變化也讓他們明白了他們以前為什麼在學校的大賽中那麼成功,卻沒有真正拿到投資人的支票了。從理論上來講,他們的計劃是無懈可擊的。但是不是真的能夠成功,他們需要實踐來檢驗,也需要加入更多隻有在實際操作中才會有的變數及其解決方案。

從數學上講,一個方程式,變數越多,可能得到的結果也就會越多,需要的邊界條件也就越多。當開始撰寫中文的商業計劃書時,他們發現僅僅簡單地把原來爛熟於胸的英文版翻譯過來是行不通的,他們需要幾乎是重新寫一遍了。

中國的商業習慣、遊戲規則;中國軟體業的發展規律、銷售模式;中美市場上的銷售方法差異;客戶行為差異,越來越多的東西被加入進來。三個人的討論也和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基於理論和理想化市場情況下的分析更容易在三個人間達成共識,畢竟三個人都是專業 MBA教育下的高才生。而現在,他們似乎每天都要面對一個新的市場情況。

Tim依然是充滿激情,只是不再像以往那樣固執,因為他知道自己離開大陸太久了,更多的時候他要停下來聽,聽另外兩個人給他講講中國市場的情況。很多時候,那些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的案例給他帶來的震驚不亞於天方夜譚。

嚴正還是專注在產品、市場和銷售上,只是他要用更多的時間來給 Tim和 Steven講他的以前經歷過或是聽到過的案例。其實在讀書期間,嚴正講的這些故事都是他的那些美國同學最喜歡聽的。因為那裡有太多和美國不一樣的東西,不一樣的操作手法,不一樣的盈利模式。

Steven依然認真到苛刻地擺弄著那些財務數字,Excel表格越來越複雜,可能連他的會計老師也要用一些時間才能看懂。當然,當面對那些風險投資商的時候,可能只會展現幾個關鍵的數字,但這些複雜的表格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一個答不上來的問題,或是一個不合理的假設都是致命的。這可能就是由簡到繁,再由繁到簡的過程吧!

同時,透過朋友的介紹,又有四個人加入了這個創業團隊。

譚文聰,臺灣人,30年前帶著100美金來到美國,透過自己的努力,做到了美國最大的太空梭制造公司的高階副總裁、資訊長(CIO),那可是華人在這個公司能夠做到的最高位置。目前退休在家,被 Tim的激情和三個人的熱情執著所感動,再次出山。

當然,三個人找到譚文聰並邀請他加入團隊,不僅僅是因為他能夠給團隊帶來經驗和技術,還因為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兩個很有名氣的人物,一個是日本上市的軟體公司的董事長,另一個是一家在紐約上市的中國公司的最大個人股東。這些都是未來公司發展潛在的資源。

James、 Ken和Ryan,三個年輕的工程師,分別來自長沙、香港和臺北,小的時候移民到了美國。他們三個從上大學就在一起合作寫程式。現在分別工作在不同的軟體公司,業餘時間一起做一些小的專案,掙些外快。

這四個人都是工程師,他們的加入希望可以分擔嚴正身上代理 CTO的那部分工作。為了真的拿到投資,儘早開始實際的商業運作,僅有停留在紙面上的概念已經不夠了,他們需要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一些能夠展示給他人看的東西,也就需要軟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