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師指的戰鬥決心是:敵機已經逼近,我機高度、速度均不夠,宜先由地面高炮接待不速之客,我機可在東山島上空株守,打回竄之敵。
9時58分, 敵我機群在南澳以北遭遇。此時敵機18架,我機8架;敵高度11000米, 我高度10500米且正處於上升狀態;敵速度900公里/小時以上,我速度850公里/小時。 雷達顯示敵機航跡:9時54分敵在汕頭東15公里處左轉彎改航70°。56分20秒改航90°,向著臺灣方向飛去。原以為敵遭我高炮射擊後準備返航呢,卻於58分40秒突然左轉彎180°, 調頭重返東山島空域。敵人的這一舉措表明他已發現了自己在數量、高度、速度方向都佔盡了優勢,定下了打的決心,準備給我一個突襲。我地面偵聽也聽到了其空中指揮員得意地說:這是個好機會,下去!
空戰打響, 持續了6分鐘。26架敵我機在空中你追我咬,拉昇俯衝,把好端端一個天空攪成了一汪渾水,扭成了一團亂麻。
機群混戰,像每秒鐘都在打散了圖形重組的萬花筒,要想把其中所有構成要素都在高速運動著的整體過程說清楚,只有採用分解法,從飛行中的個體入手,去考察它變化中關鍵典型的細節,去考證伴隨它發展前行的時空。
我一、二號機戰鬥經過
我機群在南澳北面按地指命令作左轉彎動作時, 發現前方有2架拉煙的敵機,判斷距離70-80公里,後發現敵機也正在左轉,雙方距離驟然縮短至20-30公里。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一號機向機群通報:左上方有2個,看到沒有?
五號機報告:看到了。注意,後面還有2個。
一號機下令:投副油箱,準備打!
仍在爬升的機群向著居高臨下俯衝而來的敵機迎了上去。
一號機本來已經左轉準備攻擊敵長機組,聽到五號報告後面還有,便決心放過敵長機組而攻擊僚機組,爾後,再打敵後續梯隊。即令:“五號機掩護,我和二號攻擊!”
現代噴射技術的問世, 已使人操縱著一門火炮能以2倍多音速的速度在空間移動執行,也使得空中決鬥時間反比例地成倍縮短,往往幾個回合數秒之間便得出了結論。無數次的戰例表明,投入戰鬥的時機和最初的佔位態勢越來越是決定空戰勝負的一個重要問題。這次空戰,我機處於同敵遭遇、不立即投入戰鬥就會吃虧的情況下,索性先下手為強,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