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遊牧民族沒有足夠的草料,剛好冬天又是特別漫長的話,遊牧民族的馬牛羊都會大量的死亡。這對於中原王朝來說,絕對是有好處的。但是,在明朝,卻禁止這樣做。因為,朝廷認為,這樣做,會激發遊牧民族的憤怒,引來他們的攻擊。
好像卡龍山烽火墩這樣,韃龘子就從他們的眼皮底下路過,卻沒有得到主動迎戰的命令。主要的理由,是上頭的各位大佬,覺得烽火墩要是主動迎戰的話,會遭受韃龘子的破壞。一旦被損壞,又要重修。修建烽火墩的費用很貴,還不如什麼事都不做,將烽火墩儲存下來。明昊的禁忌,就是從這裡來的。
明昊有一些血性,這是好事。和一般的明軍軍官相比,他還沒有完全沉淪。但是,他受到傳統官軍的思想影響,還是很深。這個傳統思想,就是明哲保身,絕不給自己添麻煩。明知道是正確的事情,就是因為沒有得到上頭的允許,就不去做。又或者是,某件事情,要是做了,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利,那也不要去做。
造成明昊如此性格的原因很多,屢屢遭受打擊,肯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他一刀殺了劉國輝,隱隱間還有一些稜角。只是,這個稜角,估計也很快就被磨平了。年輕時候的明昊未必就是這樣的。
誰年輕的時候,能夠忍受得了韃龘子從自己的眼皮底下經過,自己卻不敢還手的場面?反正,他徐興夏是肯定無法忍受的。
明朝給後世的整體形象,就是太保守了。這個從南向北一統天下的王朝,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好像是小腳女人一樣,輕盈是輕盈了,腳步卻總是邁不開的。從明成祖朱棣以後,明朝對外擴張的腳步,基本上就沒有踏出過。即使是朱棣,也先天不足,有著強大的艦隊,也沒有意識爭霸南洋等地。
歷代的皇帝,都特別喜歡開疆拓土,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是努力向外拓展疆土的高手。
在他們的手裡,今日的新疆一帶,基本上都是掌握在手裡的。他們的後輩,也都對此比較熱心。武則天、唐高宗、唐玄宗都是典型案例,怛羅斯戰役一直是史學家研究的焦點之一,兩大帝國的碰撞,絕對是驚人的。
只有明朝的皇帝,一點都不熱衷這個事。自從永樂靖難以後,明朝廷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主動發起的戰事。土木堡之變,根本就是杯具。鎮國大將軍朱壽,根本就是笑話。皇帝不給力,下面的大臣再給力,也沒有什麼用。甚至,因為主張收復土默特平原,夏言還被嘉靖皇帝找個由頭給殺了,主要是嫌他多事。
後來的萬曆皇帝,搞了個後世特別有名的三大徵,其實從骨子裡手機看最快來說,也是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傢伙。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則,是絕對不會主動的作戰的。抗龘日援朝,是日本人打到家門口了,不得不打。其他的兩大徵,都是內部平叛而已。
看明朝的版圖就知道,山西以外,陝西以外,嘉峪關以外,還有西藏高原等地,明軍都是主動的放棄了的。從地冉上看,遼東也就是手指頭這麼大的地方。偏偏就是這個地方,明朝廷還搞不定,最後還給野豬皮韃龘子給滅國了。真是悲催!
由於重文輕武的嚴重不平衡,大明朝的血性,都已經被閹害得差不多了。偶爾一兩個有血性的文人,根本無法改變整個死氣沉沉的局面。這個局面反應到寧夏鎮,自然就見怪不怪了。韃龘子來搶點東西沒有關係的,只要他們搶了以後離開就行了。反正,被搶的又不是高官貴人,歷民的死活就不需要操心了。
卡龍山烽火墩一下子多了五六十人,還真是有點擁擠了。幸好,烽火墩原來就是有一百人編制的,床鋪數量什麼的倒也剛剛好。軍營被整理一番以後,還是可以繼續居住的。昔日有點空曠的操場,都被白衣軍士卒佔據了。卡龍山原來的守軍是不需要訓練的,白衣軍卻是隻要有時間,都要訓練。
徐興夏等人,都隨身攜帶乾糧。他們攜帶的乾糧,大部分都是肉餅,只有少部分是胡餅。肉餅和胡餅相比較起來,自然是肉餅的味道更好,更加耐餓。白衣軍戰士的體力消耗很大,胡餅根本不頂事。如果不是肉餅的儲藏時間不是很長,他們會攜帶得更多。肉餅在食用之前,要是能稍微烤一烤,那就更加香噴噴的了。
聞著香噴噴的肉餅的味道,明昊等人的眼神,就忍不住有點羨慕了。他們這些一般的明軍士車,還是最底層計程車卒,伙食待遇什麼的,哪裡有白衣軍好?肉餅的味道,不知道多久沒有嘗過了。就算明昊自已能忍住沒有表現出來,別計程車卒卻是忍不住了。
徐興夏隨意的說道:“明昊,山下有不少的給養,本來是拓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