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布林和大馬士革,最大的城市就是它了。在白衣軍到來之前,這座古老的城市,還有著足足三十萬的人口。這在兵荒馬亂,風雨飄搖的年代,是十分罕見的。
估計是歷史上曾經見證了多次的王朝變遷,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布魯薩人對於白衣軍的到來,也不是那麼的抗拒。對於消除自己的屢教信仰,改信其他的宗教,他們也不是特別的抗拒。這一切,都和其他的城鎮,有很大的不同。因為當地的居民做出了明智的選擇,布魯薩幾乎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依然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西元1637年五月份,高傑和毛十三先後到達前線。他們不約而同的將前線指揮部,都設定了布魯薩。他們的到來,標誌著白衣軍對伊斯坦布林最後的總攻開始。
……
白衣軍海軍的持續不斷的炮擊,給伊斯坦布林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整個城市被摧毀不說,歐洲聯軍的傷亡,也是非常大的。在155毫米榴彈炮之下,人的身軀,比一個螞蟻強大不了多少。只要是處在殺傷範圍之內的,都有可能遭受重創。
此時此刻,歐洲聯軍,正面臨巨大的考驗。
到底是繼續在伊斯坦布林抗擊?還是儘快的撤回去國內?
如果他們繼續逗留在伊斯坦布林,就要繼續承受白衣軍陸軍和海軍炮火的無休止的狂轟濫炸。誰也不知道,白衣軍的炮擊,什麼時候才會結束。目前看起來,白衣軍的炮擊,根本就沒有結束的意思。他們留在這裡,只能是不斷的承受傷亡,不斷的找死。
但是,如果就這樣撤退回去的話,沒有了伊斯坦布林這個攔截前線,白衣軍陸軍,就會蜂擁而入,向歐洲各地發起攻擊。到時候,西洋列強的麻煩就大了。誰也不知道,將來的情況會怎麼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情況一定不會很樂觀。有可能,會變得非常糟糕。
大家的目光,最後都集中在幾個要點人物的身上。一個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一個是法蘭克國王路易十三。一個是普魯士大公塞勒三世。他們三個,是歐洲聯軍的主要領導人物。一般聯軍的軍事行動,都是他們三個人商量決定的。
單純就陸軍的戰鬥力而言,法**隊的數量最多,戰鬥力也是相對較強的。在歐洲的歷史上,法國一向都自認為是陸地之王。這是法國和德國屢屢爭奪,屢屢爆發戰爭的基本原因之一。
這一次,法國和德意志,也在暗中較勁。除了路易十三親自率領大軍到來之外,法**隊裡面,還有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紅衣主教黎塞留。黎塞留帶來的五萬十字軍以及聖殿騎士團,都是虔誠的天主教教徒。他們的戰鬥力,也是相當強大的。
只可惜,歐洲人的軍隊數量,一直是個悲劇。他們的人口基數太少,能夠抽調的兵源數量,始終不是很多。即使再三動員,法國也只動員了不足十萬的軍隊。普魯士大公只有不足四萬的軍隊。古斯塔夫的軍隊,也不足五萬。加上其他國家出動的軍隊,全部的歐洲聯軍加起來,其實也不到三十萬。
!#
【第863章】猛攻馬賽和土倫!
猛攻馬賽和土倫!
(0863)
作為對手的白衣軍陸軍,儘管總兵力只有十萬人,不足伊斯坦布林聯軍的八分之一。可是,他們擁有大威力的火炮,又有壓倒式的海軍優勢,伊斯坦布林守軍,根本就沒有還手的機會。其實,根本不需要白衣軍陸軍上岸,光是白衣軍海軍戰艦的封鎖,就可以讓伊斯坦布林慢慢的枯萎。當初,奧斯曼人就是用圍困的辦法,將君士坦丁堡攻克下來,然後改名為伊斯坦布林的。
在之前的炮擊當中,歐洲聯軍的傷亡,是非常慘重的。他們算是徹底的領教到白衣軍炮火的厲害了。同樣的,奧斯曼土耳其帝**隊本身的傷亡,也相當的慘重。可以這麼說,如果白衣軍陸軍在這個時候大舉登陸的話,他們根本就沒有抵抗的能力。但是,伊斯坦布林是他們最後的希望,是他們最後的領地。就算他們明知道沒有抵抗的能力,也必須在這裡做最後的抵抗。
在開會的時候,瑞典國王古斯塔夫看了看四周,發現義大利人和西班牙人都缺席了。看來,情況不是很妙啊。義大利人缺席了這次會議,就是因為他們擔心,白衣軍會在羅馬登陸。在伊斯坦布林還沒有陷落之前,他們就迫不及待的回去部署羅馬的防禦了。
話說,在羅馬帝國時代,義大利人曾經輝煌無比。神聖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古羅馬軍隊的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在羅馬帝國最強大的時候,疆域橫跨了歐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