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曛拘緣牟�貳�indows1。0——一種“友好的、卓越的”圖形使用者介面與IBM的PC一起出售。
1986年,DOS面臨英特爾新晶片的相容問題。蓋茨發現DSR軟體和該軟體公司的博士梅爾沃德,對解決DOS相容問題以及開發前沿新技術,都是一個很理想的高階人才,於是以150萬美元把梅爾沃德兄弟連人帶公司一起併購到微軟。
梅爾沃德對技術的理解能力與應用能力都超過了蓋茨,他的到來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成功專案。如微軟電視電腦融合、影片壓縮、RISC晶片研究、整合Scripting語言、線上服務,以及商業談判都出自於梅爾沃德這位微軟技術總設計師的大手筆。
當然,在與IBM的合作開發OS/2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放棄WINDOWS的研發工作,因為蓋茨深知圖形化作業系統是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持續走紅的軟體專案。況且,“視窗”已有了兩個版本,投入了6年的開發時間,上百萬個工作日,一旦成為OS/2的犧牲品,一切就將成為泡影。蓋茨於是一邊與IBM虛與委蛇,一邊暗中調兵遣將加大WINDOWS3。0的開發力度。
“所有人都意識到個人電腦的未來就是圖形使用者介面。他們一直想擁有使用者介面,這下,IBM總算答應給他們了,但IBM給他們的不過是一個圖形卡,而我們給他們的是一個圖形的天空,由眾多軟體圍繞的天空。”蓋茨說道。
與IBM合作的最終結果就是OS/2在蓋茨聲東擊西的戰術下變的遙遙無期,而微軟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性的作業系統軟體WINDOWS3。0卻歷盡千難萬險終於走到臺前。此時,蓋茨已不在乎這將進一步激怒IBM了。至少,現在是IBM更需要微軟,而不是微軟更需要IBM。
因為在對抗其他瓜分微軟市場份額的其他作業系統過程中,微軟處心積慮,使出的最厲害的一招就是進攻電腦作業系統軟體發行渠道的要害——原始裝置製造廠家。在微軟的進攻下,原始裝置製造廠家不得不在其個人電腦上預裝Windows,某些使用者還必須預裝MS-Office。因此,微軟可利用其作業系統在市場的主導地位,要求電腦原始裝置製造廠家接受MS…DOS的限制性許可證條件:即原始裝置製造廠家為所售出的每一臺電腦(不論其是否包括Windows/MS…DOS)向微軟交付作業系統的專利權稅。這些許可證條件還包括其他限制,例如透過許可證協議將Windows和DOS捆綁銷售,廣泛的最小承諾和長期限的許可證條件。
事實證明,蓋茨抓住了最好的機會——到1989年,相容機市場已達到80%的份額,4年間微軟僅僅在作業系統的許可費上就贏利20億美元;而 Windows的旗幟從IBM開始,飄進越來越多PC的介面,最終成就了龐大的微軟帝國。從1990年到1993年,微軟的市場份額從65%飄升至79%以上。在1997年財政年度,微軟的Windows和DOS產品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市場已佔有主導地位,佔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顯然,微軟已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軟體市場取得了壟斷地位。等到Windows95面世之時,微軟的霸氣已經普及到了絕大多數機器的螢幕上,開啟電源開關,只見螢幕上Windows的大旗飄飄,呼啦啦一陣飄揚,電腦使用者就被自動吸引到了窗前,然後使用者只剩下用滑鼠在圖示上叩擊,等Windows去啟用每一個程式。緊抓著WINDOWS作業系統和OFFICE應用軟體這兩個行之有效的專案不放手,微軟開始在事業的巔峰上展現了誘人而又炫目的舞姿。
創業盈利的模式
矽谷稱蓋茨為“軟體業裡的撒旦”,word perfect公司前主管甚至稱他為“帶你過河,然後吃掉你的狐狸”。蓮花軟體創辦人卡波爾說得比較中肯,“蓋茨代表我們最好或最壞的一面。”究竟蓋茨是魔鬼還是天使,微軟是新科技的締造者,還是商業規則的破壞者,現在還沒有誰能下一個公正的結論,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蓋茨不是靠幸運取得成功的,微軟也不是建立在偶然的基礎上的軟體帝國。如今已經沒有任何的言語可以撼動蓋茨作為全球軟體巨人的地位。蓋茨所創造的微軟奇蹟證明了他不僅是一個電腦天才,更是一個經營和管理天才。他在微軟的成長過程中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非凡的事業心、自信心和進取心以及他在創業過程中高瞻遠矚的眼光和異常敏銳的市場嗅覺都是常人無法超越的。 與如今在WINDOWS、OFFICE等軟體銷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