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當我們引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名言時,不能忘記*在其著名的“南方談話”中所說的另一個與之相輔相成的、極為重要的戰略構想,否則就會陷入以偏概全的誤區。就貧富差距的過分懸殊問題,*同志指出,“什麼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麼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設想,在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
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含義是,社會發展的成果對於絕大多數社會成員來說應當具有共享的性質,即:隨著社會發展程序的推進,每個社會成員的尊嚴應當相應地更加得到保證,每個社會成員的潛能應當相應地不斷地得到開發,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需求應當相應地持續不斷地得以滿足、其生活水準應當相應地得到不斷的提高。相反,如果隨著社會發展程序的推進,社會財富越來越多地集中在少數社會群體少數社會成員一方,那麼就說明社會發展成果只是為少數社會群體少數人所享用。這樣的發展不可能是真正的發展,而只能是畸形化的發展,只能造成一種“有增長無發展”的狀況。
我們在改革與發展中,要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承受力,這是毫無疑問的。現代化建設固然需要社會成員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這種代價不應超過一定的限度。我們不能總是立足於讓社會成員承受些什麼,不能將社會成員視為被動之物,而是應當立足於讓廣大民眾不斷地獲得些什麼。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我們應該考慮讓廣大的民眾普遍地享受社會發展的成果,而且,國家已經初步具備了這個實力。只有這樣,真正地解決主要群體的弱勢化問題,才能使人民群眾積極地認同改革、認同發展,從而實現社會的安全執行和健康發展。 。。
中國社會主要群體弱勢化趨向(20)
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在談論社會成員共享社會發展成果這一問題時,是有其特定的時代前提條件的。否則,便有可能誤入空想社會主義和平均主義的境地,便有可能違反現代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這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就是,大力發展生產力。只有以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為基礎,一個社會才能具備相應的社會經濟資源,才能為社會發展成果的共享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我們注意到,無論是*、恩格斯還是*,他們在談論“共享”問題時,總是把高度發達的物質條件作為最為重要的前提性條件。在社會經濟資源比較匱乏的條件下,如果要刻意地製造一個“共享”社會的話,那隻能是流於類似於空想社會主義和平均主義的境地。在這方面,中國曾經有過沉痛的教訓。
(二)矯正幾個流行的錯誤觀念
毋庸諱言,目前中國的具體情形是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社會公正已經成為各個階層所共同高度關注的重要問題,而社會主要群體的弱勢化趨向是社會不公現象當中的突出問題。這些年來,我們對社會公正問題之所以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些觀念或者說是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在妨礙著我們重視社會公正問題。這些觀念主要包括:“原始積累不可避免”,“國家財力不足”,“重視公正便會妨礙效率”。所以,要想真正重視社會公正問題,以有效地阻止中國社會主要群體的弱勢化趨向,就必須對於這些觀念進行一番必要的反思。
一是“原始積累不可避免”之說。
這種觀念儘管在正式媒體上所談論的不多,但是不少人在一些小型會議當中或在私下場所談得比較多,實際的影響面比較大。這種觀念認為,歐洲早期的現代化程序是透過“火與血”的原始積累來實現的,而且這種原始積累的過程是任何一個從事現代化建設的國家都不可避免的;中國既然要搞現代化建設,就免不了出現一個殘酷的、犧牲多數人利益的原始積累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少數人迅速積累財富和多數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是必然的事情。
原始積累不可避免之說的誤區在於,對於各個國家複雜的歷史過程進行不恰當的、簡單的類比。由於歷史條件和國情的不同,在歐洲早期現代化程序中出現的原始積累現象在當今中國社會並不見得會重現。其一,同歐洲早期現代化建設時期有所不同的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保護、平等、以人為本的觀念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深入人心。比如,以往的選舉有著種種身份或資格的限制,而現在的選舉則排除了一切不合理的限制。再如,保護*已經寫入了我國的憲法當中。在這樣的情形下,拒絕一切形式的人為剝奪,在中國社會已經是大勢所趨、民意所向。任何形式的剝奪,在社會基本價值觀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