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南洋的馬六甲等地,一方面解決了災民的吃飯問題,二來也鞏固了我們對當地的統治。”
聽完周重的話,正德一下子也陷入沉思之中,國內的情況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每年只要發生天災,就必然會出現災民,雖然現在有了番薯和玉米這兩樣高產作物,但想要完全推廣這兩種作物,沒有幾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而這幾年所產生的災民數量誰也不敢保證,萬一再發生像之前劉五劉六那種的暴亂,天知道會給大明帶來多大的損失。
想到這裡,正德抬起頭十分慎重的問道:“二弟,遷移災民可不是一件小事,這不但需要得到內閣的支援,而且還要有周密的計劃,特別是在遷移的過程中,不能引起災民的反抗,否則很可能會因此引發一起暴亂。”
“皇兄,我們大明的國土雖然廣袤,但是大明經過這麼多年的繁衍生息,人口數量已經增加了數倍,但是土地的數量卻是一定的,而且豪門貴族一直在兼併土地,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失去土地,不得不靠租種別人的土地為生,每當災荒來臨時,他們就是第一批受害者,若是這種情況再不解決的話,日後很可能會因災荒引發更大的暴亂,但若是把人口向海外遷移的話,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隨著移民的遷移,我們大明也能掌握更大的領土,這種開疆拓土之功足以讓皇兄與太祖陛下相媲美了!”周重再次勸說道。
周重早就對大明現在面臨的困境有所瞭解,而且他也知道,大明現在已經位於懸崖邊,國內土地兼併嚴重之極,無數貧民失去土地成為佃農,而且因為人多地少,更有不少失去土地的人成為流民,這些流民已經成為大明最不安定的一個因素,他們就像是大明國土上一股股流動的汽油,只需要一點火星,就能把整個大明燒成灰燼。
按照原來的歷史,在正德死後的幾十年後,萬曆朝的首輔張居正看到大明的困境,於是進行了萬曆新政,使得大明國力一度上升,出現一種中興的局面,雖然後來張居正死後遭遇了不公正的對待,但他的新政卻讓大明恢復了不少元氣,硬生生的延續了大明的不少壽命。
來自後世的周重對這段歷史十分熟悉,也十分明白大明最大的困境是什麼,其實說白了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口,與愈演愈烈的土地兼併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並非不可化解,甚至還有多種辦法,而在周重看來,向海外殖民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之一。(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九章 終於走了
接下來的幾天裡,周重除了陪伴自己的妻子女兒外,還要陪伴剛剛相認的母親張太后,這位性格堅強的太后在前半生遭遇了太多的不幸,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丈夫和女兒一個個去世,但她都挺了過來,現在能夠與失蹤多年的兒子再次相認,自然有著說不完的話。
其實對於張太后這位母親,周重在感情上還是有些排斥,畢竟他不是原來的周重,對這一世的血脈親情也不是很看重,在他心中,自己的親人只有王姨娘和鐲兒、朵兒,再加上瑾萱她們這些妻子和女兒們,但是對於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尊貴母親,周重一時間還是無法接受。
不過心中無法接受沒有關係,這並不妨礙周重與張太后之間的感情,畢竟感情這東西是可以培養的,每天陪著張太后說上了一會家常,然後再一起逗弄一下瑾萱懷中的女兒,甚至有時候張太后還會催促一下瑾萱和靈芸,讓她們快點再生個兒子出來,這樣大明江山才會穩固,結果讓瑾萱和靈芸都是嬌羞不已。
不過瑾萱和靈芸在張太后面前雖然嬌羞,晚上卻一點也不嬌羞,兩人輪流著壓榨周重,一來周重一走就是幾個月,現在小別勝新婚,自然是如膠似漆,另外也是想早點懷上兒子,畢竟這個孩子很可能就是大明的未來皇帝。這也讓周重痛並快樂著,唯一的後遺症就是每天白天他都困的要命,腿腳也有些發軟,不得不讓廚房多做些大補之物。否則他還真撐不下去。
除了陪伴家人外。周重剩下的時間就是與正德商討向南洋遷移災民的事情。上次經過周重的勸說後,正德也終於同意這件事,不過這畢竟是件關係到大明統治根基的事,所以絕對不能馬虎,這些天他們兩人一直在認真研究這件事的細節。
“皇兄,災民遷移這件事一定要慎之又慎,對於那些災民咱們不能硬逼,而是要誘之以利。這就需要事先做好宣傳,比如讓官府派人散播南洋的富足,以及每家遷移的災民可以得到朝廷的糧食補助,反正這些糧食也是要發放給災民的,現在剛好可以換取災民自願前往南洋。”周重一邊看著河南府的災情奏摺,一邊開口對旁邊研究南洋地圖的正德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