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懷,另一面憂讒懼禍的心情也隱然可見。詩以草木照應,旨詣深刻,於詠物背後,寄寓著生活哲理。

張九齡

(678…740),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省韶關市)人,武后神功元年(697)中進士後,曾任過左拾貴,是玄宗朝有聲譽的宰相之一。有《曲江集》。後人評他的詩“首創清淡之派”,《感遇》詩12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詩

張九齡

幽人歸獨臥,

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

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

人誰感至精?

飛沉理自隔,

何所慰吾誠?

【註解】:

1。“滯慮”一句:心中沒有困惑才顯得孤獨清高。滯慮,困惑。

2。飛:比喻身在朝廷。

3。沉:比喻閒散在野。

4。理自隔:朝野相去甚遠,情勢隔斷不通。

【賞析】:

此詩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隱士,雖然自己被貶官在外,沒有塵世間的雜念,但是一片忠君報國的赤心不滅,仍然懷念遠在朝延的君王。詩中以“高鳥”比喻君王,以“飛”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象新穎。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

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