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小,還是被堂內的眾人聽得清清楚楚。
馬上,堂下的人自動讓出一條路,把說話人暴露在知縣的視線範圍內。
萬人傑也轉身一看,認得此人,喝道:“何六,好歹你也走南闖北過,如今爭下一份家業,反而怕了不成,說話都如此小聲,像個娘們。”
萬人傑不知道,真是因為何六在外面走動的多,耳中盡是聽到建虜如何如何的厲害,又見昌黎只是個縣城,不說強兵,就是弱兵都沒幾個。人數最多的兵丁還是收攏前線退下來的散兵遊勇,心裡實在沒譜。
聽萬人傑這麼一說,其他人紛紛指責何六,把何六也說惱了,挺著胸大聲回道:“我何六也不是孬種,今rì站這裡,就是響應朝廷的號召,為抗擊建虜,盡一份薄力。只是形勢嚴峻,才有此一問,並不是怕了建虜。”
守備石國柱一直沒說話,就當一個木柱子立在知縣的下側。
現在見堂下吵了起來,側頭看看左應選,然後對堂上喊道:“肅靜,肅靜。”
現在守備喊話,何六也表了態,眾人就不再糾結於此事,一起轉回身子,看向左應選。
左應選笑著對眾人道:“咱們北地,人人好武,不是韃子想欺負就欺負地了的。各位不要忘了,昌黎是有過先例的。”
底下人一聽縣尊的話,幾個世居本地的鄉紳就想起了往事。
不過,還沒待他們說出來,左應選又說話了:“本官雖剛到昌黎,卻聽聞在隆慶元年,蒙古俺答汗入侵京畿之地,大軍圍攻昌黎四rì,仍不得逞。現今之事,與當年何其相似。祖輩能做到的事,我們會做不到麼?”
“能,一定能。”
“不要說四rì,就是,五六七八rì,也照守不誤。”
“縣尊說得是,長江一浪推一浪,我們一定守得更好。”
“。。。。。。”
聽說過當年抗韃盛事的人紛紛附和左應選的話,沒聽說過的就趕緊問那些知道的人。
過了一會之後,所有人的信心爆漲。祖宗當年能做到的事情,現在我們也能做到。
左應選一看底下人計程車氣可用,就趁機說道:“如此,本官把昌黎縣城分割槽動員,諸位鄉紳回去各自負責一塊。兵不夠用,組民壯充之。民夫不夠用,壯婦為之。滾木礌石不夠,各家能捐助的捐助,另外遣人出城收集之。具體事宜,由守備給各位具體分派。”
底下眾人紛紛表示沒問題,看向守備石國柱。
石國柱看向左應選,見他點點頭,就召集眾人到邊上的一張桌子邊,桌子上鋪的是昌黎縣城的地圖。上面已畫有紅線,標記了各塊區域。
從這些事前準備上可以看出,應該是左應選和石國柱已有過商議。
左應選並沒有跟過去,看著石國柱在那邊認真的分配著任務,一手捋著自己的長鬚,一邊想著自己的心事。
眼下的形勢,敵強我弱之勢很明顯。但不管如何,都必須守住昌黎。
近昌黎的各村各鎮的老百姓,都躲進昌黎避兵災。人員應該還是比較充足的,但糧食供給,相應的就困難起來了。這點自己一定要從開始就進行控制。
萬一建虜攻打昌黎的話,現在民心可用,前期守住應該沒問題,但時間久了,糧食問題就會更加突現出來。
希望朝廷聞訊,能儘快派出兵馬前來解救。
沒過多久,鄉紳從縣衙領了各自的任務,分頭回去行動了。
整個昌黎縣城,在這些鄉紳的帶領下,一下全城動員了起來。
滾木礌石紛紛收集起來,堆放到城牆上下。臨近城牆的居民,紛紛主動搬出來,讓守城的兵丁和民壯有就近休息的場所。城中的百姓家則把他們接過去,住在自己家中。
壯年男子都編成隊伍,由威望高的鄉紳領隊,分班駐守城牆上。
老弱男子和壯婦則搬運物資,提供後勤援助。
昌黎城外看不到裡面的具體情況,這時的昌黎城,實已經全民動員,每個人為抗虜保家儘自己的一份力。
守備石國柱駐守城牆上,朝夕不離。縣令左應選帶著一隊衙役巡查城內各處,行安撫鼓勵之舉。
這一rì,左應選正在城內巡查,忽報建虜大隊人馬往昌黎而來。
於是,左應選趕緊帶著衙役一起,前往城牆觀察敵情。
第一百八十二章 虜逼昌黎
建虜很是託大,探馬都未曾派出,前鋒直接出現在視野裡。全部都是騎兵,一眼望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