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
作者有話要說:嘿,猜猜是誰見了誰
今晚8點半來看收藏4000的二更
我遲早是要被逼死的,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
塞了一個食之秘的香蕉巧克力蛋糕,嗚嗚嗚,繼續去碼字。
☆、30添箱
一眨眼就又過了年,春三月草長鶯飛時候;各家姐妹也就紛紛隨著長輩上門;給蕙娘添箱來了。
焦家雖然一族都已經葬身水底;但總還有些三親六戚是沒死絕的。蕙娘三位伯母都有孃家人在京城,也都或多或少受到焦閣老的照顧,雖說家業難以比較,平時也很少往來;但大姑娘都要上花轎了,他們總也還是要盡力籌措出一份賀禮來;又挖空了心思給蕙娘預備珍奇之物,以為壓箱。除此之外;還有焦閣老的那些個得意門生——他們是最知道蕙娘分量的,即使遠在天涯海角;也多有輾轉送禮上門的,什麼西邊來的貓眼石、北邊來的百年人參、東邊來的名貴金漆器、南邊來的大珍珠……為了不至於過分張揚,焦家已經往權家送過好幾次嫁妝了,可這送過去的趕不上遞上門的。石英和綠松都很頭疼:才運走一批,又多了一批。府裡雖然也預備了各色名貴木箱木櫃,可事到臨頭,還是不得不連南巖軒都掃蕩了一遍,這才勉強把蕙孃的嫁妝都裝下去。至於到了那邊府邸該如何安放,她們已經沒主意了——據跟過去安放的媳婦們說,權家畢竟人口多,雖然國公府佔地也大,可同十三姑娘在焦家佔據的面積相比,新人們的院子就小得多了。光是現在,嫁妝就已經快把倒座南房給佔滿了,這還是大批嫁妝還沒過去呢……就更別說十三姑娘龐大的陪房團,也都還沒說上安置的事兒。
何蓮娘來看蕙孃的時候,就一直咋著舌頭,“我出嫁的時候,要是有蕙姐姐一半動靜,這輩子真是死都願意了!”
雖說蕙娘畢竟還是沒有被說進何家,但小姑娘表現得相當自然,要不是絕口再不提何芝生,蕙娘還真以為她忘了自己的多番說話呢。她拿著何蓮娘送她的一對點翠金簪,微微笑了。
雖說四太太現在也時常數落文娘,但又怎麼比得上嫡女身份,從小帶在身邊教養?蓮娘年紀雖然不大,但比起文娘來,為人不知要玲瓏多少。
“動靜也都是虛的。”她就逗蓮娘,“你要眼饞了,那也容易,就在我這裡住著,等出嫁那天,蓋頭一蓋,你代我上了轎子,那這動靜可不就全是你的了?”
“動靜是虛的不錯,可姑爺不是虛的嘛。”一看就知道,蓮娘也是在簾子後頭偷看過權神醫的。提到權仲白,即使她才是金釵之年,聲調都不禁要抬高了一個檔次,透著那麼如夢似幻。“就不說這動靜,光說這姑爺,願和蕙姐姐換的人就多著呢。你再這樣逗我,仔細我當了真!”
活潑親善的人,沒有誰不喜歡的,文娘就算有幾分嫌蓮娘太機動了,終究也還挺喜愛這個嘰嘰喳喳的小妹妹。她被蓮娘逗得笑彎了腰,“你很該把這話同你娘說說——說的時候,打發人告我一聲,我也不說話,就擱邊上看著。”
“看什麼。”蓮娘紅了臉,她瞟了蕙娘一眼,究竟也不敢繼續往下說了,只是壓低了嗓門道。“蕙姐姐,你可別說,你這一向風頭這麼盛,我們知道的,明白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可不知道的人,心裡還不知道怎麼記恨你呢。有的人恰好也就是今年要辦喜事,她夫婿門第雖也不低,可同權二公子來比,那就不知差到哪兒去了。尤其您前兒被賞了三品穿戴,這可不又是難得的殊榮?她免不得又要犯紅眼病了。”
這說的是誰,聽者自然明白。文娘本來懶洋洋地靠在姐姐身邊,正將那根點翠金簪轉來轉去的,並不搭理蓮娘,聽這一說,她倒是來了精神。“上個月我隨孃親去鄭家的時候,恍惚間就聽說有人褒貶我姐呢……可是說,她嫁妝雖多,可日後在平輩中間,究竟是抬不起頭來?這話,自然也不是旁人說,只有是她開的口了。”
去年春月,吳興嘉在蕙娘手底下結結實實地吃了一個悶虧,真是實打實顏面掃地——京中婦人,口是最利的,她一向做派矜貴家世豪富,自然也有些人看她不順。蕙娘輕輕一句話,倒令她一整年沒敢出門。直到去年冬天,因蕙娘再不出門應酬,文娘也只偶然隨母親出去散散悶,她親事又說得好——牛德寶將軍的嫡長子,雖說家裡無爵,但這些年來自己也很上進,二十啷噹歲,已經有了從五品功名,這還是皇上看他父親品級不高,壓住了他沒往上升……權神醫雖然走紅,可他也就掛了個太醫院供奉的職,這才八品——根本都上不得檯面,還有就是一個從小蔭封的七品武職,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