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七娘彎起唇角,忽地燦然一笑,她又坐了下來,安穩地道,“既然下定了決心,那我看,你也到了該回京的時候了。”——
☆、。
318、辭行
承平十四年七月;京畿一帶已然是初秋天氣;除了日當正午時還有一絲暑意以外;早晚均已十分風涼。尤其天津海港邊上;到了晚上海風一刮;透骨沁涼不說,身上且還黏黏溼溼的,令人十分不適。許多搭乘客船來京的客人,下了船都要再添一件衣服,有些還沒打定主意上哪兒投宿的客人;此時也不禁加緊了腳步;唯恐去得遲了;幾間百年老店,都要宣告客滿;便只能去住那些不知根底的新店了。
就連天津城專為官宦人家準備的碼頭前,都要比往常熱鬧了幾分,秋後是出行的大月份,南邊有不少官宦人家的女眷,也是乘著風向還沒轉,趕忙往北方趕。就是這會兒,足足有四艘船在碼頭都要靠岸。岸邊也是匯聚了不少下人、管家之屬,顯然是已經收到訊息,算著就是這幾天該到了,於是便在碼頭上候著準備接人了。
碼頭不大,四艘船隻能按先來後到依次入港,排在後頭的也不是全無好處,起碼可以先通訊息,讓管家回去把家人、幫閒和腳伕叫來,這樣下船時也從容一點。眾人正忙忙碌碌地拋錨繫繩時,忽見遠處黑煙陣陣,有三四艘船慢慢地開了過來。其中數艘不過是尋常的快船,無非格外豪華規整罷了,其中有一艘奇形怪狀的船,上頭矗了個大煙囪似的,還在往外滾滾地吐著黑煙,令人看著煞是稀奇。一時岸上諸人都看得呆了,倒是水手們見怪不怪,還在做事。不多時,寬板架起來了,馬車也趕過來了,甚至連布障都圍起來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起碼是五品大員家中的女眷出行。現在這世道,小官太太出遊,哪有這麼大的派頭,能拿一把團扇遮臉,都算是很知禮的了。這麼一會兒功夫,就這樣仰著臉走出來的女兒家,也不知有多少呢。就是這份做派,隱隱已是把後頭幾艘船給比下去了。
“您一路辛苦勞頓――給您道惱了。”管事媳婦上前幾步,把大少奶奶攙了下來,“可要小心身子,別漚出病來。”
大少奶奶輕輕地按了按眼角,嘶啞地嘆了一口氣,輕聲細語地道,“怨命、怨命……都是不說這些了。乘天色還早,快些上路進京吧,這些箱籠,慢慢地運過去便是了,隨身的幾件衣服,我倒是已經都帶上了。”
大少奶奶同母所生,唯獨的那一個親弟弟,自小發了一場高燒,還得了結巴,竟是個半傻,讀書路這就被耽擱住了。好在十幾歲,得了權神醫妙手診治,不知如何竟又好了,聰明之處,比天下人都強。雖為入仕,但倒騰火藥、火器,也是天下知名人物。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御前寵臣,雖說他脾性魯直,也不曉得提拔親戚,這些年來,大少奶奶夫妻也沒受他什麼好處。但親弟弟體面,大少奶奶自然只有開心的份,不料還沒幾年,這人是英年早逝,為了一個火器,竟是深深把心血給淘幹了――別說大少奶奶、大少爺,就是老爺太太,知道訊息都是連連嗟嘆可惜。大少奶奶如今奔喪北上,心情又怎會太好?管事媳婦亦不敢多言,忙道,“是,您這兒請。”
一邊說,一邊不免好奇地多看了遠處幾眼――那冒著黑煙的煙囪船也已經到了近處,卻沒往官用碼頭靠岸,而是還要再往上開去,去到水流更為平穩深沉的天然彎灘處。那一帶距離這兒,也就是數百步的距離,便是常年設而不用的天家碼頭了。除非外地藩王,又或者是欽差大臣出京進京奉皇帝特旨使用,這兒一般是常年空置的。
“這是和我們一道北上的船隻。”大少奶奶一眼瞧見了,隨口也說道,“倒是都看慣了那奇形怪狀的物事,據說是燒煤外加風力,走得比我們的船快些。在南洋押送上京的戰利品。那一批,應該是廣州那邊來的人吧。”
南洋呂宋,對這管事媳婦來說,聽著就和天書一般,她連蘇杭一帶都沒去過,如何懂得廣州南洋的事?不過多貪稀奇看了幾眼,此時回過神來,亦不敢多問,只笑道,“是――您這兒請,是專給您僱的老馬車行的大車,寬敞些,走起來也舒服……桂少奶奶已經回京城去了,總督人又在南邊沒有回來,他們家專用的車馬也就那麼兩套,都被桂少奶奶帶回京。桂少奶奶特地留了人陪我一道僱車、開路……都沒想到您這麼早就到港,不然,她今兒肯定也在邊上。”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往馬車走去,走到了一半,大少奶奶又緩下了腳步,若有所思地將眼神投向了遠處的御用碼頭:先靠岸的,反而還不是那艘冒著黑煙的煙囪船,而是一艘不大起眼的小寶船。三十多個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