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精力集中到軟體領域上的,最大的原因是自己很難把軟體從腦子裡轉化到電腦上,不過現在有了小二,軟體這個行業對自己來說是信手拈來。更是一個賺取現金的大好途徑,所以,張文浩重新將這個行業撿起來,讓小二替自己去開發、用黃勇替自己去運作。
。。。
從東辰科技出來,張文浩又去了中辰新材料公司,現在,自己所需的鋁製合金和合金鋼都已經有了超過十萬噸成品,張文浩決定將這些原材料全部運往石家莊,發動機生產線早就已經改造完畢,而且,自己那個秘密的高精度加工中心也在不斷的完善與提升自己,對於汽車行業,它的精度高出了這個行業需要的太多太多。
現在材料也有了,對張文浩來說,是時候將自己的那三款車變為現實了。
幾十噸的材料被貨車直接運送到了石家莊,新型鋁製合金被用來製造發動機的缸體以及其他零部件,這些,在發動機生產線上就可以完成。
只是,目前的沃而沃已經不具備生產變速箱的實力,它的大多數變速箱,都是直接從福特採購,張文浩暫時還沒有能力批次製造變速箱,便只能將合金鋼送進了加工中心,由加工中心來製作變速箱內的齒輪部件以及傳動部件,用以將同樣的部件從福特的變速箱內替換掉。
至此,沃而沃的發動機生產線也終於開始復工,不過,由於大部分的生產步驟都已經全部實現自動化,所以整個工廠雖然有一千多人,但現在只需要不足三百人就可以全力運轉起來,但張文浩卻沒有辭退任何一個人,因為一旦東辰汽車的牌子打出去,這些人都將被派上用場。
生產開始恢復,組裝工人拿到了張文浩給的組裝示意圖紙,這張圖紙內並沒有洩露關於發動機內部的太多資訊,而組裝工人卻可以根據這張圖紙,完成發動機外一些零碎部件的人工組裝與測試。
只是,這條生產線上的工人驚訝的發現,生產線上生產的產品,已經不是沃而沃之前的發動機,以前的沃而沃,主產發動機就兩個型號,2。0與3。0,從來沒有生產過小排量的汽車引擎,但是張文浩最先定型生產的,恰恰是一款沃而沃從來沒有生產過的、排量僅為1。4的小型四缸發動機。
不知所以的工人都有些失望,因為他們以為東辰接手沃而沃之後,準備將它發展成一個廉價品牌,否則不可能一上來就生產1。4的引擎,要知道,1。4引擎的汽車,至多也就能夠覆蓋到10萬以下的車型,加一個渦輪增壓,也不可能超過15萬,而沃而沃,此前從未涉足過20萬以下的汽車製造。
這款多半由自動化裝置生產定型的發動機的形狀,與普通1。4的發動機有一些不同,體積略小了一些,而且,質量比尋常的1。4引擎輕了約莫40公斤左右,總重量只有不過70公斤。看著非常的脆弱,一點也不像大眾發動機那樣顯得厚實。
工人們不禁在私下裡交流,尋常像大眾主打的1。4引擎,實際的馬力大約在85左右,但是這款引擎看起來這麼脆弱,說難聽話,像紙糊的一樣。馬力能有70,恐怕就謝天謝地了吧?而大眾1。4渦輪增壓的引擎,馬力大概在130左右。這款車,加了渦輪增壓,能達到110嗎?恐怕夠嗆。
如果馬力不夠的話。那麼這種引擎放到車上,估計也只能達到吉力自有品牌的標準吧?甚至連吉力發動機的董雷都比不上。。。
不過,即便大家都帶著很深的疑問與懷疑,但工作依舊是必須完成的,就在他們帶著懷疑埋頭工作的時候,卻不知道,這款發動機,就是張文浩心目中1。4引擎的基本款,也是將來推動小排量汽車市場的黃金髮動機,連續多年被《沃德汽車世界》評為世界十佳發動機之首。更被譽為是改變整個汽車市場格局的傳奇發動機。
這款發動機,在不加裝渦輪增壓器的前提下,動力輸出為130馬力,與現今多數2。0自然吸氣的引擎相當,但油耗。如果加裝在福克斯、高爾夫或者寶來等車型上,百公里油耗約為5。5升,與普通1。4引擎基本無異。
也就是說,油耗在沒有任何增加的前提下,汽車的引擎動力,提升了40%左右。不僅是微型車,就算是中型車,也可以用這款引擎來驅動。
而且,使用者可以根據車型配置的不同,選裝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器,也是利用新技術以及新材料設計製造的,能將這款引擎的動力再次提升到180馬力,與這款引擎,絕對是天作之合,這兩者的結合,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家用車的首選,效能高、動力強、低油耗、低汙染,極具價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