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倒退一小時。
石街東區,向善路北,這片市井餐飲文化最為發達的地方,有一棟拔地而起的高樓,形若竹筍,通體晶瑩,四周圍出一片雅緻的袖珍園林,園林外則緊挨著各式喧囂的商鋪,茂盛的花木就在鋪間招展。其設計審美充滿了上城區的華美風格,卻又巧妙地融入到了石街的底層市景之中。
縱觀整個茸城,能兼顧兩種風格的建築,也是屈指可數,在石街更是獨一無二。於是它便成了與青萍司的五層小白樓並稱的石街地標建築。
它是石街首富張俞的府邸。
若是對茸城史,尤其石街相關歷史更熟悉些,便會知道,這棟充滿現代風的竹筍樓,歷史極其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前。
那時候的茸城還名喚靈溪鎮,石家先祖們歷經千餘年的拓荒經營,終於將靈山腳下的荒地開墾成一座繁榮小鎮。而隨著家族自身的繁衍壯大,最先於靈溪鎮建立的石家小院也越發顯得狹小不足用。於是當年的石家家主便另覓地址,建起一間寬敞氣派的宅院。
之後數千年,宅院歷經上百次翻修,始終都是石家家主的居所,也是靈溪鎮/城的核心,而原先的祖宅則逐漸淪為紀念及祭祀之用。直到新仙歷的900餘年,家道中落的石家維護不起自家的大宅,不得已將其專賣給石街的新貴張家——連同手中一枚玉符一道。家族則回遷到那曾被嫌棄狹小的祖宅中。
再之後兩百餘年,石家人便蝸居在祖宅裡,見證石街新貴將那古舊破敗的大院不斷翻修,變得越發華美,也越發陌生。
好在此時這竹筍樓內,正有個好客的主人,為新來的客人介紹著兩百年間的諸多變化。
“……這三層中庭,收羅了來自五州百國的各類珍稀靈植,而能將生長環境各異的靈植兼收幷蓄,則是多虧了這道豐淨神璃罩,此物乃舊時代遺產,歷經天道變遷而不損神通,其價值比罩中區區賞玩花草要更珍貴得多了。我在聘請興瀾莊的工匠們擴建此樓時,便決定無論成本,也要以豐淨神璃罩為核心來搭建三四層。這既是為了成全空中花園一般的美景,也是為了紀念此物的原主人,也就是石家。”
張俞揹負雙手,慨然嘆道:“每當看到這件文物至寶,我都會提醒自己兩點,其一,石家是茸城的開拓者,石街曾經的統治者,影響力早已根深蒂固,以至於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都銘刻著石家的印記,無論何時,都要對這傳承了近萬年的家族保持敬意。其二,世間從無長盛不衰之物,強如昔日靈山,因天劫而滅,興盛如茸城石家,也會因勢而衰,連傳家之寶也不得不轉賣他人,我若不能兢兢業業經營家族,子孫後代也難免為其他人所取代……”
說完,張俞轉過頭來,看向年輕的訪客。
“不知石玥姑娘,對此又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