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源遠流長,歷來是武林公認的泰山北斗,自古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因為這個名頭,每年前來少林挑戰的武林高手沒有八十也有一百。
為了應付這些挑戰者,維護少林數百年來的聲譽,達摩院、羅漢堂沒有一日敢掉以輕心,他們夜以繼日地鑽研少林武學,培養羅漢陣,挖掘新人,為了擴大少林的影響力,他們也招收許多俗家弟子。
因為存在著這種底蘊,每一次接到新挑戰,都能從容化解,實在遇到強敵,就出動鎮寺的羅漢陣。
基本上,歷年來的挑戰者,鮮有人能闖過羅漢陣,準確地說,至今沒有人逼出過少林第一序列的羅漢陣,實際上,第二序列的羅漢陣都很少出手。
所謂第一第二序列羅漢陣就是少林寺實力最強的一二隊羅漢陣,組成這兩隊的羅漢,全是少林寺頂尖弟子中的頂尖弟子,其中第一序列的羅漢陣能夠擊敗三位玄字輩高僧的聯手,威力之強,幾可以說天下無敵。
賈裡玉心裡好奇,抬腳跟了上去。
十八位羅漢一路上動作保持高度一致,僧鞋踩地發出的“嗵嗵”聲令人有種身在軍營的錯覺。
賈裡玉可以清晰地感覺到他們每跑出一步,氣勢就提升一成的細微變化,等十八羅漢抵達戒律院時,每個人都恰好蓄勢完畢,隨時可以應戰。
這種集體的力量還是很能引人注意的,賈裡玉暗暗估算了一下,如果讓他來破這隊羅漢陣,至少需要一頓飯的功夫。
但,他們來戒律院做什麼?
賈裡玉抬頭看了一眼戒律院的牌匾,身子一晃,徑自進門。
“老衲玄渡,領教大輪明王高招。”
賈裡玉剛一進門,在一群青衣僧眾中站定,就看到一位滿面紅光、身披紅色袈裟的高僧闊步跨出,向站在對面的一位身穿白衣身披青色袈裟的大耳朵番僧挑戰。
大輪明王鳩摩智!
賈裡玉一眼認出那個大耳朵番僧,不過他身後站著的那九位僧人是什麼人?原著世界不是隻有一位師弟天摩尼嗎?
賈裡玉一一掃過群僧,對他來說,那八位戴著黃帽的僧人不足為懼,只有那位看上去面目委屈、好像受到驚嚇的白衣短髮僧人引起了賈裡玉的在意。
“看來這位白衣僧就是鳩摩智的師弟,原著中他似乎是一個十分窩囊的和尚,沒想到他卻是如此一位深藏不露的大高手,看他的狀態,應當已經到了返璞歸真的地步,境界之高恐怕還在玄慈方丈之上,不然也不可能瞞得過少林幾位高僧。”
賈裡玉在這邊想著,那邊玄渡大師已經和鳩摩智交上手。
“聽聞玄渡大師最擅長的功夫乃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拈花指,小僧不才,也略學了拈花指的一點皮毛,想請玄渡大師指點一二。”
兩人過了幾十招之後,玄渡大師深感招式上再難勝得過鳩摩智,想要反敗為勝,說不得要使出自己最擅長的拈花指,於是微微一笑,道:“那就請明王不吝賜教。”
兩人說著,各自分開站定,臉上掛著一般的微笑,然後右手節奏一致地輕輕轉動,拇指捏住中指,做拈花狀。
“著。”
兩人齊聲喝了一句,然後一起彈出手指,只聽“啵啵啵”三聲奇異的震動,接著看到鳩摩智雙手揮舞,將玄渡大師指力化解,而玄渡大師胸口袈裟卻刺啦一聲被刺破,接著他吐了一大口鮮血,顯是受了重傷。
“阿彌陀佛,小僧下手重了一點,請玄渡大師恕罪。”
鳩摩智這麼說著,語氣卻沒有任何抱歉的意思,反而帶著幾分得意。
“明王的拈花指比老衲厲害很多,不知明王從何處學來這拈花指?”玄渡大師問道。
“七十二絕技成名已久,並非少林專擅,小僧於這七十二絕技皆有所鑽研,非獨這一門拈花指。”鳩摩智自通道。
少林僧眾聽聞此言,無不悚然動容,從古至今,世上從無一人能夠學全七十二絕技,因為這七十二項絕技的某些功法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衝突,根本不可能共存於同一人體內,因此連達摩老祖都不敢說自己精通七十二絕技,難道這位大輪明王的境界已然超過達摩老祖?
玄慈方丈大袖一甩,向前跨了一步,道:“既然如此,老衲領教大輪明王的袈裟伏魔功。”
鳩摩智微微躬身,臉上卻是躍躍欲試的表情。
“啟稟方丈,小僧想領教一下大輪明王的拈花指。”
就在鳩摩智準備開口應戰的時候,一個身處青衣的年輕和尚從人群中擠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