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石磊的授意,段慶來也是立刻組織了公司裡所有的人選,開始準備一份新聞通稿,包括石磊即將出任石頭集團董事長的訊息,以及石頭集團的股份分配比例究竟如何的詳細稿件。這個稿件牽涉的面太多,從公司業績到公司這些年的創新技術以及發展史等等,石磊之前掛在蔣伯生名下的那些股份,按照石磊的授意,被粉飾為蔣伯生將名下所有股份都交給石磊託管,所有決策權都交給石磊,自此再不過問集團發展。雖然牽強了些,不過總還算是能夠說得過去,這其中當然還牽涉到部分石磊和蔣風約的緋聞,透過各種暗示以期取得一些老百姓對於此事的認可。
足足超過五萬字的各種稿件,被一起打包傳給了那些報社的主編,隨後按照段慶來制訂的步驟,這些真假參半的“新聞”被有條不紊的放了出去。幾乎參與到此事當中的每家報社,都拿到了一定程度的獨家新聞,這也是這幾家報社願意配合石頭集團演這場戲的原因。
等到各種解釋以及猜測,包括其他報社雜誌紛紛跟進轉載之後,最初的那幾間報社又放出一顆重磅級的炸彈,那就是捐給“陽光午餐”工程的那一億人民幣,由石磊本人以個人名義提供,而並非石頭集團。其實就是個不起眼的更訂訊息,幾家報社的口wěn如出一轍,都說那天關於這一億捐款的報道不夠嚴謹,有失實的地方,現在特意做出更訂。
這種不起眼的更訂,通常都是落在報紙最不起眼的一個角落,但是即便是在角落,也即便只有僅僅一兩個平方厘米的大小,這個訊息還是很快被其他的報社雜誌社所抓住,然後大做文章,將這稱為石磊這個石頭集團的新董事長上臺之後的第一把火。
而石磊“這把火”燒起來的時間,顯然跟石為先作為副省長的那把火的時間剛剛契合到了一起,父子倆無意當中似乎狠狠的同步了一回。
當然也會有些質疑之聲,就算那些媒體不主動質疑,劉長平也是一定會想方設法給石磊添點兒堵的,鬧怕她也一定明白,這對石磊形不成任何真正的傷害,但是能噁心石磊一下,那也還是不錯的舉動。
不過這些都不用石磊去操心,段慶來以及長期和石頭集團合作的那兩家國際諮詢公司,會有足夠的危機公關的能力,更何況這種情況原本就是在最初他們就已經預料到的,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沒有預料到的,那也是這質疑的聲音比他們所想象的要小得多,除了在石磊的學生身份上做文章,甚至都沒有一家媒體敢把石為先拿出來說事的。看起來那些媒體對於石頭集團在中央高層的走動還是有足夠的敏感度的,知道不能去觸碰這條底線,是以在社會範圍內,石磊這個副省長公子的身份,還是得以被隱藏在老百姓所能獲知的範圍之外。
現在的石磊,幾乎就是在等著華為的那個總裁助理以及副總裁找上門來,結束跟華為的談判之後,就也該回到吳東的石頭集團總部,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自己接任石頭集團的董事長一職了。
又過了一天算是比較悠閒的生活,和石磊預計的一樣,就在他得知華為的人已經到了平京的第三天,顧覃給石磊打來了電話,說是華為那邊想要跟石磊接觸接觸。
對方是希望石磊去一趟他們華為在平京的分部辦公地址的,但是石磊卻沒有接受這個提議,而是表示自己會在石頭集團華北分部的總裁辦公室恭候大駕。
這大概引起了華為那兩個人的少許不滿,不過他們在和總部那邊商量過後,還是自認為紆尊降貴的上了門。石磊倒是也沒有繼續擺架子,而是率領著凌文以及華北分部主要的高層管理人員,一起在公司的大廳裡迎候二人。
永無止境的寒暄,至少在還沒有進入談判議題的時候,雙方還是會很照顧對方的面子的,都顯得客氣無比,當然,也虛偽的不成樣子。
將二人迎進了總裁辦公室之後,那些高層就紛紛離去,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去。在總裁辦公室裡,就只剩下了石磊、凌文以及華為的那兩個代表。
華為這次派來的副總裁,名為崔浩,和唐朝那個留下千古絕唱《黃鶴樓》的崔顥音同字不同,他同時也是華為的技術長。而另一個則名為陳文傑,在華為擔任總裁助理一職。從這一點上來說,華為顯然極其重視這次跟石磊的談判,派出的這兩個人,顯然是極有分量的。
落座之後,陳文傑先開了口:“還沒恭喜石少,終於從幕後走向臺前,以董事長的身份掌握石頭集團了。”
石磊對此微微一笑,看了看眼前這兩個其實擱在任何地方也都算是年輕的有些不像話的超大型企業的高管。陳文傑三十五歲,崔浩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