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的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凡有義齒均應取出,放置牙墊,以防窒息和咬傷,同時加用床欄,以免翻墜下床。休止期應調理飲食、情志和起居,飲食宜清淡,少吃肥甘、生冷、辛熱等生痰助火之品,應耐心堅持長期服藥,以圖根治。休止期患者應避免近水、近火、近電、高空作業及駕駛車輛,以免突然發病時發生危險。

【臨證備要】

1。癇病的治療遵循“間者並行,甚者獨行”原則。發作時應急則治其標,採用豁痰順氣法,頑痰膠固需辛溫開導,痰熱膠著須清化降火,其治療著重在風、痰、火、虛四個字上。當控制本病發作的方藥取效後,一般不應隨意更改,否則易致反覆。在癇病發作緩解後,應堅持標本並治,守法守方,持之以恆,服用三至五年後再逐步減量,方能避免或減少發作。

2。注意辛熱開破法的應用。痰濁閉阻,氣機逆亂是本病的主要病機,故治療多以滌痰、行痰、豁痰為大法。然而癇病之痰,異於一般痰邪,具有深遏潛伏、膠固難化、隨風氣而聚散之特徵,非一般祛痰與化痰藥物所能滌除。辛熱開破法是針對癇病頑痰難化這一特點而制定的治法,採用大辛大熱的川烏、半夏、南星、白附子等具有振奮陽氣、推動氣化作用的藥物,以開氣機之閉塞,破痰邪之積聚,搗沉痼之膠結,從而促進頑痰消散,癇病緩解。

3。注意芳香開竅藥及蟲類藥的應用。芳香開竅類藥物性多辛散走竄,能通善開,不僅能醒神開竅,且氣味芳香有助於宣化痰濁,臨證時應酌情選用,常用藥有人工麝香、冰片、菖蒲、遠志、人工牛黃、鬱金等。蟲類藥具搜風通絡、祛風止痙之功,其力非草本藥所能代替,臨床實踐證明其具有良好減輕和控制發作的效果,在各類證候中均可在辨證基礎上酌情使用,常用藥有全蠍、蜈蚣、地龍、殭蠶、蟬衣等。如另取研粉吞服效果尤佳,每服1~1。59,每日2次,小兒劑量酌減。

【醫案舉隅】

患者,女,20歲,1979年3月4日初診。

十餘年來反覆發作昏厥抽搐,多發於黎明之時,發時突然昏僕,伴有肢體抽搐,口吐白沫,咬破舌肌等症,發後昏睡,醒如常人。多家醫院診斷為癲癇,但服苯妥英鈉等抗癲癇藥不能控制。平素常苦頭角昏痛,口於喜飲,納可,二便正常。舌苔薄,舌質紅,脈細弦兼數。病屬癇厥無疑,證屬風痰內閉,心肝火盛,肝腎陰傷。治以化痰息風,清心平肝,滋養肝腎。

處方:鉤藤15g,紫貝齒30g(先煎),蟬蛻5g,殭蠶10g,膽南星5g,生地15g,白芍12g,炒黃芩10g,阿膠10g(烊衝),丹參12g。7劑,常法煎服。

另:定癇丸,每次5g,每日2次,口服。

3月16日二診:藥後昏厥抽搐發作減少,僅於3月10日臥時發作一次,自覺心慌,內熱,舌苔薄,舌質偏紅,脈細滑。藥已中的,原意再進,佐清虛火。

原方加白薇12g,7劑。繼續日服定癇丸,每次5g,每日2次。

其後患者未再來複診。2000年11月2日,因介紹其他患癲癇病親友前來求診,其家屬將以前所診病歷帶來,轉訴服上藥後至今二十餘年癲癇未作。

按:本例辨證以風痰內閉為標,肝腎陰虛為本,以致風火上炎,痰因火動。故治以鉤藤、紫貝齒平肝息風;蟬蛻、殭蠶、膽南星息風化痰;炒黃芩清瀉肝火;火鬱陰傷,用生地黃、白芍、阿膠養陰息風;久病絡瘀,佐以一味丹參活血化瘀通絡,並能安神寧心。諸藥合用,共奏息風化痰,清心平肝、養陰活血之功。《醫學心悟》定癇丸一方,能息風化痰,寧心安神。湯丸並進,相得益彰,協同奏功。故一診即已顯效。二診又加入清熱涼血的白薇,陶弘景雲白薇“療驚邪、風狂、瘞病”。藥服14劑,十年頑疾競能蠲除,歷二十多年亦不復發。

(周仲瑛著。周仲瑛臨床經驗輯要。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

【古代文獻精選】

《壽世保元·癇症》:“蓋癇疾之原,得之驚。或在母腹之時,或在有生之後,必因驚恐而致疾。蓋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恐氣歸腎,驚氣歸心。並於心腎,則肝脾獨虛,肝虛則生風,脾虛則生痰。蓄極而通,其發也暴,故令風痰上湧而癇作矣。”

《證治準繩·癲狂癇總論》:“癇病,發則昏不知人,眩仆倒地,不省高下,甚至瘛從抽掣,目上視,或口眼喁斜,或口作六畜之聲。”

《臨證指南醫案·癲癇》:“癇病或由驚恐,或由飲食不節,或由母腹中受驚,以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