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發作期多實或實中夾虛,休止期多虛或虛中夾實。實者當辨風、痰、火、瘀之別。如來勢急驟,神昏猝倒,不省人事,口噤牙緊,頸項強直,四肢抽搐者,屬風;發作時H吐涎沫,氣粗痰鳴,呆木無知,發作後或有情志錯亂,幻聽錯覺,或有夢遊者,屬痰;如猝倒啼叫,面赤身熱,口流血沫,平素或發作後有大便秘結,口臭苔黃者,屬火;發作時面色潮紅、紫紅,繼則青紫,口唇紫紺,或有顱腦外傷、產傷等病變者,屬瘀。虛者則當區分脾虛不運、心脾兩虛、心腎兩虛、肝腎陰虛等不同。

3。發作時辨陰癇、陽痼

癇病發作時有陰癇、陽癇之分。發作時牙關緊閉,伴面紅、痰鳴聲粗、舌紅脈數有力者多為陽癇;面色晦暗或萎黃、肢冷、口無怪叫或叫聲低微者多為陰癇。陽癇發作多屬實,陰癇發作多屬虛。

二、治療原則

癇病臨床表現複雜,治療首當分清標本虛實,輕重緩急。發作期病急以開竅醒神定癇以治其標,治宜清瀉肝火,豁痰息風,開竅定癇;休止期病緩以祛邪補虛以治其本,治宜健脾化痰,滋補肝腎,養心安神等。

三、證治分類

(一)發作期

1。陽痼

症狀:突然昏僕,不省人事,面色潮紅、紫紅,繼之轉為青紫或蒼白,口唇青紫,牙關緊閉,兩目上視,項背強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喉中痰鳴,或發怪叫,甚則二便自遺,移時甦醒如常人。病發前多有眩暈,頭痛而脹,胸悶乏力,喜伸欠等先兆症狀。平素多有情緒急躁,心煩失眠,口苦咽乾,便秘尿黃等症。舌質紅,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數或弦滑。

證機概要:肝風夾痰,矇蔽清竅,氣血逆亂。

治法:急以開竅醒神,繼以瀉熱滌痰息風。

代表方:黃連解毒湯合定癇丸加減。發作時急以針刺人中、十宣、合谷等穴以醒神開竅,繼之灌服湯藥。黃連解毒湯能清上、中、下三焦之火,定癇丸能化痰開竅、息風定癇,二方合用,共奏清熱息風、滌痰開竅之功,適用於風火夾痰上擾清竅之陽癇發作。

常用藥:黃芩、黃連、黃柏、梔子清瀉肝火;貝母、膽南星清化熱痰;半夏、茯苓、陳皮健脾燥溼化痰;天麻、全蠍、殭蠶息風止痙;石菖蒲辛溫芳香,與遠志相合,能增強化痰開竅之功;琥珀、石決明、牡蠣重潛安神。

熱甚者可選用安宮牛黃丸清熱化痰、開竅醒神,或紫雪丹清熱息風止痙;大便秘結加生大黃、芒硝、枳實、厚朴等瀉下通便。

2。陰癇

症狀:突然昏僕,不省人事,面色晦暗青灰而黃,手足清冷,雙眼半開半合,肢體拘急,或抽搐時作,口吐涎沫,一般口不啼叫,或聲音微小。醒後周身疲乏,或如常人。或僅表現為一過性呆木無知,不聞不見,不動不語,數秒至數分鐘即可恢復,恢復後對上述症狀全然不知,多一日數次或十數次頻作。平素多見神疲乏力,噁心泛嘔,胸悶咳痰,納差便溏等症。舌質淡,苔白膩,脈多沉細或沉遲。

證機概要:寒痰溼濁,上蒙清竅,元神失控。

治法:急以開竅醒神,繼以溫化痰涎,順氣定癇。

代表方:五生飲合二陳湯加減。昏僕者急以針刺人中、十宣穴開竅醒神,繼而灌服五生飲合二陳湯加減方。五生飲溫陽散寒化痰,二陳湯理氣化痰,二方合用,共奏溫陽、除痰、順氣、定癇之功,適用於陽癇日久不愈,正氣損傷,脾腎虛損,陽虛溼痰內盛之陰癇發作。

常用藥:白附子、川烏辛溫散寒,祛痰除溼;茯苓、白朮健脾化痰;陳皮、半夏、白豆蔻、砂仁燥溼理氣化痰;石菖蒲、遠志化痰開竅;全蠍、殭蠶搜風止痙;生黑豆補腎利溼。

時有噁心欲嘔者,加生薑、蘇梗、竹茹降逆止嘔;胸悶痰多者,加瓜蔞、枳實、膽南星以化痰寬胸;納差便溏者,加黨參、炮姜、訶子健脾止瀉。

癇病重症,持續不省人事,頻頻抽搐者,屬病情危重,應予以中西醫結合搶救治療,注意及時防治其急性併發症。偏陽衰者,伴面色蒼白,汗出肢冷,鼻鼾息微,脈微欲絕者,可輔以參附註射液靜脈滴注;偏陰竭者,伴面紅身熱,躁動不安,息粗痰鳴,嘔吐頻頻者,可輔以參麥注射液靜脈滴注;抽搐甚者,可予紫雪丹,或配合針灸療法,促其甦醒。

(二)休止期

1。肝火痰熱證

症狀:平時急躁易怒,面紅目赤,心煩失眠,咳痰不爽,口苦咽乾,便秘溲黃。發作時昏僕抽搐,吐涎,或有吼叫。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