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他們對海上運輸線也是極為依賴。一旦出了問題,就像正在英國本土的那些德軍一樣,有勁也使不上。
強大的德國海軍尚且被一道窄窄的英吉利海峽難住,更不用說那在很多人眼中還是稚嫩的華夏海軍需要跨越三個大洋的運輸了。
即使華夏出現了一艘無敵戰艦,盟軍海軍中無一敵手,行駛到哪裡,哪裡的盟軍海軍就不得不退卻。但它卻控制不了漫長的海上運輸線,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再到大西洋,隨處使勁卡一下,就足以讓華夏整個後勤運輸線崩斷。
“我們巴不得華夏的戰艦來護航,好為我們多增加一份功勞!”很多盟軍海軍人員都摩拳擦掌的等待著華夏艦隊的到來,甚至希望華夏的護航戰艦也一起露面。畢竟擊沉一艘戰艦比擊沉一般的運輸艦功勞大得多。
至於操作戰艦的華夏海軍,很多盟軍海軍人員選擇了無視。只有那些和華夏海軍作戰過的,才瞭解華夏海軍的厲害,不過就連他們也以為他們面對的只是華夏海軍中的個例。
“不要小瞧了華夏海軍!” 斯普魯恩斯特意提醒道。
相比傲慢的英國人,美國人中還是有不少人對華夏海軍很是謹慎,尤其是在華夏海軍身上吃過不少虧的美國太平洋艦隊。
連尼米茲都被拖累的辭去了總司令職務。斯普魯恩斯的第五艦隊更是在印度洋上和華夏海軍交手的那些時光裡,對華夏海軍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我們知道華夏有不少大型戰艦,真要和他們擺開陣勢打一場,確實有些麻煩。但華夏海軍畢竟年輕,他們懂得如何維護海上運輸線嗎?”金上將不要以為然道。
華夏海軍崛起時間畢竟太短。
百年海軍說的不止是需要資金積累養起海軍這個吞金獸,而且人員的訓練、磨合以及對全世界海洋的熟悉都需要足夠時間。
各處海域海情不一,適應了一處,不一定能適應其它地方。無論英國也好,美國也罷,他們的海上霸主地位,都是上百年的時間在全世界一點點積累起來的。
或許華夏海軍有了不少的強大戰艦,甚至能在一些海戰中,擊敗美國日本這樣的海軍強國,但遠洋護航這樣的技術活,並不是有幾艘大型戰艦就能辦到的,它更需要雄厚的海軍底蘊。甚至可能需要出動上千艘戰艦來維持漫長的海上運輸通道。
“連最為強大的美英海軍面對著這麼漫長的海上運輸線可能遭遇的破襲戰都會頭疼,年輕的華夏海軍能行嗎?”世人都在懷疑,可事實卻給了所有人一個震驚。(未完待續。)
第1109章 我們還要攔他們呢
盟軍為了切斷華夏的海上運輸線,最終達到擊垮華夏軍隊的最終目的,在各大海域都佈置了重兵。
美國人的太平洋艦隊在嚴守著夏威夷周邊海域的同時,也著重加大了對華夏附近海域的攔截。
雖然美國海軍在南海生存的越來越困窘,在華夏空中力量和巨炮的威脅下,馬六甲附近他們根本不敢湊近,但不妨礙他們背靠著印度,在馬六甲海峽以西的孟加拉灣上卡住華夏本土來的運輸通道的另一端。
斯普魯恩斯的第五艦隊,除了保留部分艦隊依舊在塞席爾附近,配合英國人威脅東非和南非的華夏軍隊外,大部分轉移向了印度附近。東可以威脅東南亞和澳洲,西可以中東,靠著從斯里蘭卡到馬爾地夫再到塞席爾和馬達加斯加的島鏈,第五艦隊可以封鎖華夏本土以及澳洲通向阿拉伯海和地中海的海上通道。
在好望角落入華夏之手後,英國艦隊不斷後撤,除了在奈米比亞和安哥拉等地的附近海域繼續實施攔截外,更是配合美國的大西洋艦隊以及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加重了維德角和加那利群島兩道非洲島鏈的防禦。這樣就能封死華夏從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這兩條海上運輸通道了。
本來還有些顧忌德國的葡萄牙人最終也是徹底倒向了盟軍。
在英國本土和美國後花園出現華夏軍隊後,英美一邊折騰出了德國內亂,一邊撕開臉皮向世界那些還在猶豫的牆頭草下最後的通牒:
現在是最後的下注時間,要麼選擇同盟國,要麼選擇軸心國,下定離手,做最後的賭注。之後要麼跟著勝利者切蛋糕,要麼跟著失敗者一起劃入深淵。
戰爭到了最後決戰時刻,已經很難再容下中立者的存在了。
美英直接劃出了一條紅線,非友即敵。
他們的霸道不僅是為了挽回盟軍的顏面,還是為了拖更多的國家來下水。
美國人更是藉機要清理後花園。逼著那些拉丁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