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漫畫界,誰最紅?”
韋家輝怔了一下,最後說道:“——黃玉郎!”
說起漫畫那絕對是一個能夠體味到人生酸甜苦辣的東西,是很值得人們去探討與追求的。
而作為香港數一數二的漫畫大家黃玉郎的成長更有著漫畫一般的傳奇經歷。
黃玉郎7歲便開始畫漫畫,並且著迷,那時他的成績一般般,父親認為他不務正業,於是拿棍棒逼黃玉郎放棄漫畫,但老爸越打黃玉郎就越堅持,直到10歲時,他投稿到報館、雜誌社,賺到一些稿費,老爸才不打他了。畫漫畫還是要有點天分,但沒天分不等於不能進入漫畫一行,沒天分還可以做別的事嘛,一部漫畫不是一個人能弄得出來的。
黃玉郎還曾為畫好武俠漫畫去練武,但只學了3天便沒學了,因為練武使他畫畫的手發抖,文武不能兩全,為了不至於毀了夢想,於是只好放棄武學,將自己的武俠願望在漫畫中表達出來。
1965年,年方十五歲的黃玉郎稍有積蓄後,萌發了辦刊的念頭。合資出版了一份名為《娛樂漫畫日報》的報刊。由於銷路不好而停刊。後投身香港漫畫界的崔魏集團,出版了一份《新奇漫畫日報》,並增刊了《樂聲》漫畫日報。發行量很快便達日銷一萬二千餘份。1967年底,《樂聲》和《新奇漫畫日報》相繼停刊,黃玉郎又一次嚐到了失敗的苦果。又與友人合編出版《新奇漫畫》、《樂聲漫畫》,銷路甚旺,以致升為香港漫畫書的首位。
四年後是黃玉郎一生事業的轉折點。這一年他結了婚,在年底開始第五度創業並與書店一長者合作成立了“玉郎圖書公司”,出版了《龍虎門》等漫畫書刊。很快就突破了二萬份,利潤頗豐。
這一時期香港的漫畫市場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供不應求。隨著讀者對漫畫質量和及時性要求越來越高,少數漫畫家確實忙不過來,因而需要配置助手,透過大家合作來完成一篇作品,於是出現了工廠式的漫畫製作,也稱為是“流水線操作”,如有專人做背景氣氛,描頭髮和花襯衫,有的畫肌肉紋等等。這種大量生產漫畫的結果,就有可能把雙週刊改為週刊。這種分工製作雖然會淹沒個人風格,但增加了經濟效益。黃玉郎就在這一時期成功的將“玉郎圖書公司”改組,成立了“玉郎國際集團”。相繼出版了《醉拳》、《如來神掌》等連環畫週刊。這些週刊不僅雄霸香港市場,更打入東南亞及美國市場。
但是和很多的成功人士一樣,有成功就必定有挫折,黃玉郎也不例外,就在四年前,他投巨資籌辦 《香港日報》,但是在印刷、人力和財力尚未準備充分時便匆匆上馬,因而招致慘敗。但黃玉郎沒有被拖跨,而是立即“壯士斷臂”。他的《玉郎電視》因為無線電視的刊物出盡風頭而處於捱打的劣勢,更在最近的兩年內虧本數百萬元。
不過黃玉郎屬於那種死不認輸的人,放在現在就是“打不死的小強”,所以他並不氣餒,而是繼續厲兵秣馬準備再戰江湖,他畫了那麼多漫畫故事,在描繪
“王小虎”,“王無忌”那樣的漫畫武林高手的同時,也畫了很多謀略方面的故事。既然能畫出好的謀略故事,他也就不是一個甘於屈服困難的人。
黃玉郎認識到,現在的香港充斥了太多的新移民和小市民,所以雞零狗碎的市民文化大行其道。自己的漫畫給予了他們尤其年輕人一代很好的夢幻追求,在未來的日子裡漫畫將會繼續作為僅次於武俠小說的另類文化食糧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而自己之前所走的路子太急功近利了,漫畫還沒站穩腳跟,就開闢天地去搞什麼報紙,完全不懂得所謂的“取捨之道”,所以才會落得失敗的下場。
如今的黃玉郎不得不採取“隱居”的方式來遠離喧囂的都市,一心一意搞好自己的漫畫創作。
可就在他專心“隱居”的時候,榮少亨卻從徐小明那裡找到了他所居住的地方。
第233章 現實中的“左冷禪”
黃玉郎為了“隱居”而臨時租住的地方十分簡陋,整座樓體的塗料已經剝脫。露出裡面紅色牆磚。在通道里面,上樓的樓梯鏽跡斑斑,手一摸,一手髒灰,而且自一樓到七樓,都沒有電燈照明。
掌管租房的是一名三十來歲地上海婆,曾經在大陸也風光過一陣子,然後移民來到香港。嫁給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翁。老翁不久死了,留給她這一棟樓,她便靠出租房子生活,一時倒也無憂無慮。有空就打打麻將,到舞廳跳跳舞。
上海婆穿著很暴露的旗袍,上下樓梯的時候,一對沉甸甸的胸脯,激烈地抖來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