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和。
對於這個刑天軍,現在皇太極已經是引起了高度的警覺,在他看來,這個肖刑天同樣也是極度敵視他們建奴的一個人,而且此人善於練兵,手下掌控著一支可以直面和他們建奴軍相對抗的兵馬,甚至這支人馬在野戰之中,也照樣能打敗他們建奴軍,如此一來,肖刑天變成為了一個對他們建奴非常具有威脅的人物。
如果他這個時候坐視大明就這麼被肖刑天掀翻的話,那麼有朝一日這個肖刑天問鼎天下之後,肯定會替而代之,繼續和他們建奴為敵,那樣的話等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建奴恐怕日子就要不好過了!現在刑天軍僅僅擁有河南和少部分晉南這樣的地盤,便能編練出數萬精銳的兵馬,並在京輔可以和他們正面相抗,那麼以後等這肖刑天取得了中原天下,到時候還不知道能練出多少能打的兵馬呢?那樣的話他大清國僅以關外這麼一塊地方,和不到幾百萬治下的人數,去和肖刑天再為敵,一個搞不好就可能會淪入到萬劫不復的境地之中,這剛剛建立的大清國,說不定在他手中,就直接終結了。
所以這會兒大明找他議和,可以說是正中他的下懷,大明既然要抽調北兵南下去對付這肖刑天的刑天軍,那麼對他來說可是一個非常划算的買賣,他們都是漢人,漢人打漢人,漢人殺漢人,殺的越多越好,不管誰最終打贏了誰,剩下的這個勝方,都恐怕會損失很大,到時候他完全可以趁機揮師南下,再對這個勝利者施以重擊,說不定一下就能攻取中原了!說不定最終還能一統天下呢!
可以說這才是皇太極這一次這麼大方,一口便答應下來,大明可以暫緩一下,給他們輸送的歲幣,他要的就是大明皇帝趕緊抽調走這些關外的明軍,去對付那刑天軍去,到時候他一旦看準時機揮師南下的時候,大明留守關外的這些官軍兵力便不足以擋住他了,他完全可以以輕鬆將整個邊關都拿下來,趁勢揮師南下去經略天下了!
同時皇太極也從入關回來的韃子諸將那裡,得知了刑天軍的戰法,當聽聞刑天軍居然使用大批歷來被他們瞧不上眼的“鳥銃”,將他麾下的建奴軍打得無力還手,頗為震驚,於是立即便對那些和刑天軍交過手的將領們詳細的瞭解了一番,多少弄清楚了一些刑天軍的作戰方式,一邊是感到驚訝,一邊令諸臣集思廣益趕緊想辦法予以剋制。
於是建奴的這些奴酋們便都琢磨了起來,後來范文程以及多爾袞等人都提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刑天軍不是以火器犀利厲害嗎?那麼他們也不是沒有鳥銃,要知道這些年來,他們在和大明邊軍交手之中,虜獲了相當多的大明的火器,同時也俘虜了不少大明的官兵,當然也又不少以孔有德、耿仲明之類的明軍將領為代表的漢奸投降建奴,使之建奴軍中並不缺乏像鳥銃這樣的東西。
孔有德和耿仲明等明將降奴之後,不但帶來了不少麾下漢兵,同時最重要的還從登州擄了不少的善於鑄炮的工匠逃到了遼東,使得本來處於半原始人生產水平的韃子擁有了先進的鑄炮以及冶煉的能力,並且從此開始自行鑄造紅夷大炮,韃子在這一點上,倒是極為重視,到了明末的時候,建奴軍的火藥質量和數量都已經可以正面和明軍相對抗,甚至於還壓制了明軍的火炮,特別是所鑄出來的重型紅夷大炮,在屢屢攻城戰之中,發揮出了極大的作用,往往可以集中炮火,將明軍鎮守的城池的城牆轟塌,進而攻下城池。
但是建奴以前對於鳥銃等單兵用的火器並不感冒,因為在屢屢和明軍交手之中,明軍的火器並沒有發揮出太大的戰鬥力,而且表現的效能低下,從薩爾滸之戰中開始,明軍火器裝備數量就很多,可是卻還是屢屢被韃子軍擊敗,所以在韃子的眼中,這些明軍的火器也只有那些紅夷大炮厲害,其餘的基本上都是雞肋,所以滿人八旗之中,極少會裝備單兵使用的火器,他們相對來說,還是更崇尚刀槍劍戟這樣的冷兵器,和強弓硬弩以及騎兵的建設。
所以長期以來,像投降他們的漢兵並不受到太多的重視,更多的時候皆是驅趕他們充當炮灰使用,可是這一次當遇上了刑天軍之後,韃子們才突然間發現,其實這些以前在他們眼中不值一錢的火銃,一旦以刑天軍的方式應用的時候,還是相當可怕的,而他們大批驍勇無匹的勇士們,沒有死在對方的刀下,卻大批的被這麼毫無意義的被對方火銃遠遠的便打死在戰場上,這種死法實在是無法讓他們接受,甚至是感到屈辱,也讓他們感到刑天軍都是膽小鬼,打死他們這麼多勇士,使用的確實卑鄙的手段。
但是他們又不得不承認,刑天軍的這種戰法,確實對付他們很有效,強弓硬弩在刑天軍大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