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9部分

於這件事肖天健並未給予太多關注,而是將他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在了北伐的事情上,在這次大規模北伐定下來之後,朝中又因為肖天健是否該御駕親征的事情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朝中文武大多人以為,肖天健現在已經貴為一朝之主,身份已經不同往常,他的身份已經不易再親自領兵北上了,最好還是選一個大將作為統帥率軍北伐,這種觀點深得人心,當肖天健一提及要御駕親征,文武百官便紛紛上奏,勸肖天健留守南京城即可。

但是這樣的勸說對肖天健不起作用,在肖天健看來,他這麼多年來等的就是這一刻的到來,現如今大軍即將北伐,而他卻留在南京城這個大後方是絕對不可接受的,於是他當即便回絕了諸臣的建議,並且當即下詔明示他必須要親自北上,這件事不容再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大中的諸臣其實也早已習慣了肖天健的強勢作風,見到勸進無效,於是只得偃旗息鼓了下來,各自都開始將精力放在了北伐的事情上。

這次北伐將是決定大中朝命運之戰,所以大中國上下無不都十分重視這一戰,而這一戰他們要對付的主要敵人已經不是大明官軍了,到了這會兒在肖天健的引導之下,所有人可以說都統一了認識,那就是他們此次北伐的主要敵人,將是北方叩關南下的建奴大軍。

所以不管是情報部門,還是財政、後勤部門,乃至是軍方各個系統,都開始為這一次北伐做起了準備工作。

所有人都知道,這一次北伐將會是一場超大規模的戰事,兵力方面倒不是很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便是後勤供應方面,大中朝立國之後,雖然眼下實力已經很強了,但是畢竟很多地方經營時間尚短,財政和物資的基礎還相對比較薄弱,這樣的大戰需要的物資是一個天文數字,沒有幾百萬兩銀子投進去是不可能的,更何況這還牽扯著大中朝工業系統的生產能力,而且給他們準備的時間也非常倉促,想要完成這樣大規模的物資調運和兵力調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各部為此都投入到了連軸轉的工作之中,許多事情被暫時擱置下來,全部精力幾乎都用在了戰爭前期的準備方面。

好在大中新立國不久,各部還未形成官僚作風,相互之間推諉扯皮的現象也不明顯,而且所有人都知道肖天健在這件事上傾注的熱情之大,誰也不想這個時候因為扯皮惹怒了肖天健,所以各部之間只能通力合作,將大中剛剛建立起來的行政機器開足了馬力。

於是湖廣、南直隸、河南、山西各地的物資都開始在總後勤部的調配之下,大批民壯被調動起來,將這些物資開始大批次的透過水陸兩種方式,朝著北方前線送去,大批的糧食、彈藥、器甲、槍炮紛紛裝船或者裝車,運往了需要它們的地方。

長江和運河上的漕船以及各種貨船也再一次忙碌了起來,以運河為主要運輸通道,大批駛入京杭大運河之中,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緩緩朝北行去。

大批大中國的兵馬,也從各地紛紛被抽調出來,朝著兵部給他們指定的位置集結了過去,此次肖天健下令除了李栓柱的第三鎮軍之外,其餘鎮軍全部都抽調出精銳兵將,參與這一次的北伐行動,這就牽扯到了很多地方的兵將的調動。

在兵部的調派之下,閻重喜第一鎮奉命抽調出兩萬步騎,朝著雁門關一帶集結,他們作為左路軍承擔對大明京師西北部的攻擊以及對建奴軍右路人馬的抵禦,由閻重喜親自掛帥,王承平和李凌風為輔,盧象升作為監軍隨行,形成一個作戰集團。

而劉寶的第二鎮則集結一萬五千步騎兵馬,在順德府集結,以刁正掛帥,劉寶留鎮河南,形成中路軍朝京師方向攻進,他們的主要敵人是眼下在廣平府一帶佈防的傅宗龍的大明官軍集團,以及京輔各地的殘存官軍勢力。

至於肖天健本人,則以大中朝皇帝的身份,親自統帥石冉的第四鎮部分兵力和羅立、劉耀本的近衛軍大部,以及數量有限的羽林衛共四萬兵馬組成大中國北伐右路軍,在淮安府集結,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朝著北直和山東方向攻進。

這三路大軍真正的主力其實還是肖天健親自統領的右路軍,而左路和中路軍則屬於輔助兵力,大軍北伐的時間定在了天元元年三月十七日的早晨。

而肖天健本人也在三月十日的早晨,離開了南京城,在鐵頭的羽林衛護隨之下,乘船先走長江然後在揚州府轉入運河,朝著淮安府方向開去。

第五章 傳教士

肖天健在離開南京城之前,將南直隸防務交給了石冉負責,軍事方面由石冉負責,政務方面則交給了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