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部分

隨行,包括孟王氏在內,族中女眷都只得恩賞,未被召見。

鄭和遣來的內侍沒有多言,只帶了兩句話。

“鄭公公讓咱家告知興寧伯,天子聖明,已下令徹查此事,興寧伯自可放心。“

“多謝。”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孟清和彎了彎嘴角,有些事,真不是想躲就能躲得開的。

是誰在背後設計他,目標沒法確定。他把滿朝的文官都得罪透了,就算人人都攙了一腳,也不奇怪。

但以計策的高明程度來看,八成還是試探的程度多一些。

唯一算漏的,大概就是天子的態度。

或許是背後的人太急,疏忽了最重要的一點,朱棣的性格。

不是孟清和妄自菲薄,自己被套死了,也只能奮力掙扎,頂多一報還一報,未必到殺人的程度。膽敢牽扯進永樂帝,把他也算計在內,不管有意還是無意,絕對是找死的節奏,還是嫌死得不夠快那種。

朱棣召見孟重九等人的時間不長,除誇獎孟氏一族在靖難中的貢獻,就是感慨一番昔日在北平的歲月。

孟重九等人再三叩首,激動不已。

離開時,各個紅光滿面,腰板都挺直不少。

孟清和親自來送,立刻被族老圍起來誇。

最後,孟重九感嘆一聲,“吾等雖已老朽,雙目卻仍清明,神智也未昏聵。餘願十二郎立身立德,為國為民,效忠陛下。家中自有族人照顧,十二郎無需擔憂。”

雖是從二品武官,鎮守一方,一等伯,在孟重九等人面前,孟清和仍是晚輩。

長輩教導,晚輩恭聽,是傳統,也是孝道。

族老們仍有許多話,現下卻不是多言的時候。

沈瑄打馬走來,一躍而下,二話不說,向孟重九等行晚輩禮。

大紅的麒麟服,黑色幞頭,腰繫玉帶,長刀在側。

靜如修竹,傲然而立,眉峰之間,煞氣凜然,如在草原賓士的蒼狼。

沈瑄不是第一次以晚輩禮見孟重九,但後者還是被他嚇了一跳,尤在聽沈瑄稱自己為“九叔公”,更是不曉得該作何表示。

說好?

非親非故的,著實彆扭。

族老們的表情都有些僵,面見天子,沒轍了行大禮就成,天子不會怪罪。

可眼下的情況卻難辦。

一品都督,鎮守北平的定遠侯,以晚輩自居,說當不起,會不會被視為不給面子,讓十二郎難做?

孟氏族老齊刷刷的看向孟清和。

孟清和也沒轍,只能咧咧嘴,“九叔公,侯爺同清和交情匪淺,這個……”

解釋過,還是尷尬。

好在天子宣召,御駕即將啟程,沈瑄同孟清和當各歸職司,孟氏族老也不能多留,間接解開了一場“困局”。

看著遠去的天子馬攆和太常旗,孟氏族老們再拜,起身之後,相攜坐上牛車,返回屯中。

途中,孟重九的眉頭一直擰著,始終沒有鬆開。

六月戊申,御駕抵達大寧。

大寧城外,荒田多被開墾,阡陌之間是挖開的溝渠,引河水灌溉,結成網狀。

農人在田間勞作,遠處有騎在馬上的牧人,驅趕著成群的牛羊。

城牆經過修葺,敵臺,角樓,各項防禦齊備。

城外建起了圓形的土堡,仿造開平衛地堡,可供邊軍戍衛休息。

每隔數里,便有一座這樣的土堡。有些土堡周圍還立起了泥牆草屋,圍牆內散養著家畜,偶爾還能看到穿著漢家衫褲和蒙古袍的孩童玩著對彼此都有陌生的遊戲。

或許語言不通,紅撲撲的臉蛋上,笑容卻是一樣。

城內,靠近東北,以雜造局為中心,打鐵坊,木工坊,以及各種作坊應運而生。

短短几個月時間,已初具規模。

有人口,有作坊,就會有商機。

行走邊塞的商隊,屯田的商人,附近的獵戶,被招撫在此安家的流民,乃至於營州衛,新城衛,富峪衛的邊軍,都為大寧城的發展注入了生機。

蒙古人出現在城內很是尋常,偶爾還能看到穿著獸皮的女真人和生活在遼東的朝鮮人。

隔雜造局兩條街,就是大寧都司許可設立的坊市。

各種攤位沿街擺放,耳邊叫賣聲不絕,最受歡迎的是谷糧做成的餅子和新鮮的野物。

操著不同口音的人在討價還價。

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