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3部分

關卓凡還禮,接著轉向左邊的慈禧,輕聲說了一句:“請太后的示!”

鳳冠之下,黃紗之後,臻首輕點。關卓凡轉回頭,高聲說道:“聖母皇太后諭:閱兵開始!”

華爾和張勇兩個,同時大喝一聲:“嗻!”然後圈轉馬頭,馳到受閱隊伍前面,一左一右立定。

華爾取出一面“軒”字令旗,高高舉起。

張勇拉長了調子大吼:“全體都有——”

華爾手中令旗,向下用力一揮。

只聽“刷”的一聲悶響,不曉得士兵們做了個什麼舉動,幅度極微,聖母皇太后甚至沒有看清楚——但動作雖小,動靜卻大!一萬二千人齊齊舉動,簡簡單單“刷”一聲,整個校場似乎都搖動了一下。

這麼一小下子,就直有天地迴響之威!

聖母皇太后的身子,微微一顫。

密集的鼓點敲擊了起來。

華爾和張勇縱馬而回,在鑾駕側後方,左右夾護。

鼓點倏然而止,軍樂隨即奏響。曲風甚奇,是聖母皇太后從未聽過的——旋律雄強剛健,節奏齊整鮮明,迥異於多少年來聽慣了的金石絲竹之屬。入耳片刻,慈禧便覺心跳血熱,手似欲舞之,足似欲蹈之。

駕轅的馭手,足跟輕輕一磕,阿拉伯馬揚蹄向前,鑾駕啟動了。

眼見近得第一個禮兵方隊,鑾駕右後側的張勇大喝一聲:“敬禮!”

那禮兵方隊,一水的斯潘塞連珠槍斜挎胸前,右手持槍托,槍口上指,左手垂於身側,張副總指揮話音剛落,只聽“啪”一聲大響,除了一個旗手,其餘一百五十八人齊齊左手上託槍身,然後齊聲高呼:“烏拉——!”

雖然只有一百五十餘人之數,但動作之齊整利落,聲調之高亢雄渾,猶如萬馬千軍迎面撲來。聖母皇太后不自禁又是一顫。不過御姐就是御姐,並沒有忘了關卓凡囑咐的:抬起左手,微微擺動。

士兵們的呼喊愈發穿雲裂帛:“烏拉——!烏拉——!”

如是者三。

關於“烏拉”,在此之前,關貝勒和聖母皇太后在床上開會的時候,曾經給領導彙報過,說這就是洋人的“萬歲”的意思。

其實,這個詞的本意是什麼,早已莫可究詰。

按關卓凡自己的研究,“烏拉”這個口號,歷史上於歐洲多國流行,日耳曼語系、拉丁語系、斯拉夫語系中都有類似的發音,都表示同一種熱烈激昂的情緒。其源頭何在,已不可考,能夠確定的是,法國人的“烏拉”,俄國人的“烏拉”,還有美國人的“烏拉”,通通系出同源。各語種的“烏拉”,發音當然有所差異,中文翻譯成啥自己隨便。關卓凡決定,本時空,俺就用原時空毛子的翻譯好了。

走過禮兵方隊,就是第一個步兵方隊,方隊右首邊,兩個領隊筆直兀立。他們兩個,不同另外三百五十人斜挎步槍,而是腰帶上扣皮套,裡面裝一支左輪手槍,見到鑾駕過來,身子一挺,舉手至額,高聲吼道:“敬禮——!”

“啪”一聲大響,三百五十名士兵,左手上抬,抓握槍身,然後齊聲大吼:“烏拉——!”

人數既比禮兵隊多了一倍有多,聲勢就更加猛烈,雖然聖母皇太后已經有了前邊的“經驗”,但依然又是微微一顫。

“烏拉——!烏拉——!”

一個又一個的方隊,一聲又一聲的“烏拉——”,猶如怒雷滾滾,連綿不絕,迴響天地,無始無終。校場四周,驚鳥迴翔,一群又是一群,在鉛色的天空中,在低垂的雲層下,盤旋往復,忽起忽落,卻始終不肯著地。

真正是天地變色!

好像行進在洶湧澎湃的滾滾波濤之中,聖母皇太后已經失去了正常思考的能力,只覺得渾身上下,熱血滾燙,百脈賁張,心旌搖動,手足難措,真想喊一句:此何地哉?此何時哉?

這個場面,實在遠遠超出了慈禧的想象能力。就像受閱計程車兵們會想象聖母皇太后的御容何如,慈禧也多次想象過:“太后閱兵”,到底是個什麼場面?

想象是要有所本的,慈禧的“根據”,無非是她親眼見過的幾支“御林軍”——前鋒營、驍騎營、護軍營,等等。慈禧也曉得,這幾支“天子親軍”,早就敗壞得不成樣子了,於是在自己的想象中,對其極力加以“整頓”。御姐想著,“整頓”之後的“御三營”,差不多就是軒軍受閱部隊的模樣了吧?

現在才知道,自己的想象中“脫胎換骨”了的“御三營”,和眼前這支軍隊比起來,還是連“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