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語,不肯再說下去了。
關卓凡不肯全軍換裝,其實也不僅僅是錢的事,他還要考慮價效比。就目前的裝備來說,經過上海一役便看得出來,除非太平軍的裝備忽然有了突飛猛進,否則面對全體洋槍、還擁有近百門洋炮的軒軍,幾乎完全沒有勝算。
換句話說,夠用了。至於換裝,他不想弄成添油式的漸次淘汰,而是在籌劃跨越式的一步到位。
只是這一步該怎麼跨,他現在還不能對華爾透露。
才送走華爾沒多久,便有巡撫衙門的一名守備持了帖子來,恭恭敬敬地稟報,說明天中午,李中丞想請藩臺大人到巡撫衙門,吃一個便飯。
(二更還是在晚上。)
*(未完待續。。)
第七十二章 交易
說是吃飯,其實是有事相商。等關卓凡到了,兩人見過了禮,李鴻章便請他到側屋,由張順伺候著換了便衣。
雖說才進六月,但天時已經相當熱了,那身官服套在身上不那麼舒服,現在換上輕紗小袍,在長窗四敞的花廳中一坐,清涼愜意,就自在得多了。
此時的李鴻章,起居還不像後來那麼豪奢,這一桌菜算是精緻而不鋪張,另邀了幕中的周馥作為陪客。
幾句寒暄過後,李鴻章切入正題:“逸軒,我昨天收到老師的信,我那位九叔的兵,已經打到了江寧,在南門外的雨花臺紮下營了。”
李鴻章對曾國藩執弟子禮,因此稱呼老師的九弟曾國荃為“九叔”。曾國荃的兵,是湘軍主力,戰鬥力很強,打起仗來極是兇狠,自去年八月裡破安慶以後,便沿江東下,與彭玉麟的水師配合,打得很順手,一路連下無為、巢縣、和州、太平府、金柱關、蕪湖、大勝關等地,現在終於打到了“天京”城的腳下。
“我老師的意思,是盼望我們能在東南一帶,有所作為,讓李秀成有所瞻顧,不能全力西援江寧。”
“是,曾督帥的話,當然要聽。”關卓凡說道,“不過我派在蘇杭兩地的細作都有回報,說近日裡長毛頗多異動,正在整軍,很有再度東犯的意思,請撫臺留意。”
“我也料到李秀成在西援之前,一定會對上海動刀子。這麼說,不用我們去找他。他倒要來找我們了。” ;李鴻章點點頭。笑道:“不過好在我的淮軍大致練成。這一次,可以替逸軒你分一分肩上的擔子了,蘇州一路,淮軍可以一力承擔,軒軍只要能守住南線就好。”
陸續趕到上海的淮軍,一共是九千人,這段時間,李鴻章仿照軒軍。又招募了不少新勇,達到了一萬六千人的規模,單從人數上來說,已經超過了軒軍。再加上他以巡撫之職可以指揮的綠營和團勇,已足有三萬之數,因此信心滿滿,不僅要守住上海,而且還要向西克復失地。
李鴻章話裡的意思,關卓凡自然聽得出來。如果要打仗,則蘇州一路的太平軍。是李秀成本人親自統帶,李鴻章要獨擋這一路。是說未來的這一戰,打算以北線的淮軍為主力,而以南線的軒軍來防守發自杭州的太平軍。一旦李秀成進攻失利,則淮軍多半還要乘勢反攻。
關卓凡心想:看來軒軍立下的功勞“夠多了”,現在輪到他李少荃立功了。不過想是這麼想,言語之中卻絕不肯表露出來,欣然道:“那好極了,這樣打起來,我再也不必像上回那樣擔驚受怕,左支右絀。請撫臺放心,軒軍一定拿南線牢牢守住。”
關卓凡的態度令李鴻章很滿意,而李鴻章的計劃也在關卓凡的意料之內。這樣一來,軒軍大致上只需要防守松江、南橋、奉賢,不但壓力小,而且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拿這場戰鬥來練兵!
這件大事說好了,兩個人又把細節做了一番商量,約定了明天由兩軍的將官會晤,把結合部的安排談妥它,李鴻章便不經意地轉移了話題。
“戰場之上,兩軍之間的聯絡是件大事。逸軒,我聽說你上次,是用了‘電報’?”
“是。為了這個事,還被原來的薛撫臺參了一本,朝廷派了崇地山來嚴查,弄得我幾乎下不了臺。”關卓凡嘴上應著,心裡卻在琢磨,李鴻章提起電報是什麼意思。
“那麼這個東西,在你看來,究竟好不好呢?”
“不滿撫臺說,洋人的這個玩意兒,好用極了!就算六百里加緊的軍報,也要快馬跑上一天一夜,若是用電報,片刻可至。撫臺是精於軍務的人,自然知道戰場上的局勢,千變萬化,若是有銅線相連,則隨時可以把握,撫臺說好不好呢?”說到這裡,關卓凡故意嘆了一口氣,“好是一定好的,只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