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贏利生產更好的軟體。這些信件在軟體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但盜版風仍愈鬧愈兇,成為一個時代的新聞。

其實,正因為盜版和蓋茨的一系列反盜版的活動,才使微軟的名聲一下子傳開了,併為蓋茨的微軟事業打下了社會基礎。經過一番大討論,原始碼被納入到智慧財產權的保護範圍之內,從而使軟體產業真正進入了商業化的時代。1979年,蓋茨將公司遷往西雅圖,並將公司名稱從“Micro…soft”改為“Microsoft”。

同時,有關微軟公司的廣告也不斷出現,廣告的直接提出了一個口號:沒了微軟,微處理器算什麼?這個廣告讓更多的人意識到了軟體的重要性,強調了沒有軟體,硬體一點用處也沒有。廣告還自豪地宣稱微軟公司大量生產井提供優質軟體,它面向任何數量、任何複雜水平上的任何微處理器。

為了減少盜版軟體給微軟帶來的損失,蓋茨還與微型儀器公司打了九個月的官司,最終成功收回了軟體的許可權。在此期間,蓋茨摸索出了另外一條反盜版的路子。他認為軟體應該按固定價格賣給硬體公司,然後硬體供應商將軟體的成本加到計算機的價格上。

1981年,微軟透過向IBM的新款個人電腦授權許可MS…DOS作業系統大賺一筆,此後它又向其他計算機制造商進行軟體捆綁銷售,開創了在PC行業施展身手的舞臺並一直持續至今。就這樣,在低價授權、以量致勝的方式促銷下,微軟BASIC很快成了電腦產業的軟體行業標準,當時幾乎每一家個人電腦製造商都會使用微軟授權的軟體。

這樣一來,軟體公司就不必再為盜版而苦惱了,而且,微軟透過這種方式還牢牢控制了產品,可以在特定條件下以免費或者低價的方式迅速佔領市場。後來,蓋茨也反覆使用這個伎倆,特別是當他進攻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中國市場時。先讓大家用上他的軟體,上癮後,再收錢!因為沒有一定程度的開放性(也就是非法複製傳播),任何一個新產品都無法獲得足夠的市場動力。

這些努力讓蓋茨和他的軟體產品終於看見了黎明的曙光。從此,蓋茨按照這個既定的創業計劃,在軟體開發推廣的道路上開始了加速度的衝鋒,駛向了微軟帝國財富的巔峰。也正是在這些努力的推動和影響下,軟體業才從無到有,並發展到今天這種蓬勃興旺的地步。

創業搭檔的選擇

當微軟公司在最初的廣告攻勢中宣傳自己無所不能的程式設計能力時,任何不明就裡的人看到這個廣告都會以為這是一家很大的公司,其實這個大名鼎鼎的微軟公司實際上只是一個4人店,差不多都是哈佛的或者是湖濱中學的那一幫子計算機迷。其中,很長一段時間公司裡僅有兩名僱傭員工是長駐的。他們住在阿爾伯克基一個沒有什麼傢俱的房子裡,另外兩個中蓋茨在跑來跑去地上學,艾倫則服務於微型儀器公司。但是正是這個簡單的公司卻贏得了IBM、蘋果電腦等當時大型的電腦製造商的青睞,並逐漸確立了在軟體行業的領袖地位。這一切成就的得來,並不單單屬於蓋茨一個人,在蓋茨的光芒之下,還站著他創業中不可或缺的團隊成員。

在蓋茨的創業團隊中,最不應該忽視的就是保羅·艾倫。這個因與蓋茨一同創立微軟而成為億萬富翁的依然過著極盡奢華的生活。他投資屢屢失手,投資的公司可謂一片狼藉。但這並不影響他一如既往地邀請親朋故舊和娛樂及IT圈的名流來到他耗資數千萬美元的遊艇上享受聲色之娛。而由他贊助進行的由私人企業進行的載人太空飛行已經在2004獲得成功,也意味著這位昔日的創業者將成為最早遨遊太空的商人。

艾倫是蓋茨在湖濱中學的同學。其父親當過20多年的助理管理員,因此從小博覽群書。1968年,與蓋茨在湖濱中學相遇時,比蓋茨年長兩歲的艾倫以其豐富的知識折服了蓋茨,而蓋茨的計算機天分,又使艾倫傾慕不已。兩人成了好朋友,一同邁進了計算機王國,掀起一場軟體革命。

在談到他們之間的友誼時,蓋茨回憶說:“他讀了4倍於我的科幻小說,另外,他還有許多解釋自然之奧秘的書,所以,我就問他有關‘槍炮工作原理’和‘原子反應堆’之類的問題,保羅把這些都講解得頭頭是道。後來,我們經常在一起做數學和物理作業,這就是我們何以會成朋友的原因。”

艾倫的特點是說起話來柔聲柔氣,為人很謙虛。這一點在最初的公司業務開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與羅伯茨合作改進BASIC程式的過程中,羅伯茨雖然敬重蓋茨的技術能力,但非常不喜歡他的對抗方式。羅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