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卷大時代 第101章 西北大學

會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和學院圖書館透過購買、自印、捐贈等方式得到的九百多萬冊書本資料,使得西北大學的圖書館成為亞洲最大的圖書館,極大的方便了學生們的學習研究。

“瑜新!”

在查詢著書籍的的時候,梅貺升看到推著書車推著書車將借出的書碼回原位的劉瑜,便打了個招呼。兩人都是湖南人,一同落榜一同決定到西大旁聽,然後在火車上認識,兩人在這裡也經常參加文學聚會。

不過梅貺升更羨慕劉瑜的機遇,申請兼職校工後,竟然被分到了國學院圖書館當圖書管理員,在圖書館做管理員可是每個申請兼職校工的旁聽生的夢寐以求的職務,在這裡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學習。

“貺升,你會參加下個月的考試嗎?”

碼著書的劉瑜輕聲的問道身邊的老鄉。

“嗯!考上考不上先試試吧!考上了到時才能得到而教授們的輔導。”

梅貺升未做猶豫就回答道。劉瑜口中的考試,春節前西北大學校務委員會作出的決定,每兩月各個分院舉行針對旁聽生的考試,然後根據成績擇優選擇,錄取名額由各院自擬。被錄取的旁聽生可以得到在校學生基本相同的待遇,只不過畢業的時候他們得到的只是結業證。

這是西北大學對旁聽生的一種承認,不過這些旁聽生最為看重的不是結業證,也不是免費的食宿。而是他們可以和在校生一樣接受住院教授的指導,像胡適就是西北最年青的住院教授。西大的宿舍是成師生共居、教育與生活混合的寄宿學院。大學的教育打破以係為中心的專業制,改成以學院為中心的通才教育,讓學生在心靈、知識和身體上全面發展。

在西北大學所有本科生被分配在十六個學院中。這樣每個學院就成了幾百個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的小世界,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互動。每個學院有一個住院的院長。另外有若干住院的教授。另外,各學院還安排“學院討論班”,下午和晚間在學院舉行,每班最多18人,寫作討論班則限制在15人,這一制度是蔣校長引自美國耶魯的方式。

儘管西北不限制旁聽生的存在,但是作為旁聽聲的他們卻不能夠參加這些“學院討論班”,儘管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大學內的人防工事中舉行“討論班”但是卻得不到教授的輔導。

“就是等咱們考上了,到時也能讓那些教授給咱們開開小灶。”

聽著梅貺升的話,劉瑜有些憧憬的說道。西北大學引用著源自英國劍橋、牛津等英式大學的“個別輔導”的教育制度,所有的登計選修過某一個教授的課的學生,一個學期必須得到三次個別輔導。這種“個別輔導”的好處就是教育是量體裁衣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題目,而教授也可以及時發現該學生的長短處,進行因人制宜的教育。只不過這些都是在冊學生的待遇,旁聽生是享受不到的。

“那咱們就一起加油吧!”

梅貺升微笑著輕聲回答道。無論是結業證或是畢業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考上之後可以接受和他們一樣的教育,這才是梅貺升和所有的旁聽生所在意的。

“好像!……沒有見到幾個女學生!”

把頭上的帽子壓底穿著一身灰色的呢絨大衣的司馬走在西北大學的校園中,看著這個有種似曾相識的大學校園,無論是任何時代任何一所大學總是有些相似,大學永遠年青,永遠美麗。

走在西北大學的校園裡,除了校園中的那些華式建築和後世的大學不同之外,好像並沒有什麼區別,迎面走過都是那些年青的學生,在體育場上可以看到或跑步或踢球或打球青年學生,如果說這裡真的有什麼不同的話,那麼就是這裡沒有幾個女生,少了後世大學隨處可見的成雙成對的鴛鴦。

“呵呵!忘記這裡人有800多名女生了!”

這時司馬才想起來在西北大學的而向全國招收的第一批八千多名學生之中,只有不到10%的女生而即便是這一數字,都已經非常令人吃驚了,畢竟這個時代中國的女子教育不過剛剛起步而已。

“曾經自己也像他們一樣!”

看著那些充滿朝氣的學生司馬呆站在那裡,腦中回憶起了自己過去在學校時的歲月,但是相比於他們而言,自己在大學歲月恐怕是荒廢的成分居多,以至於回想起來司馬都隱隱有一種愧疚感,是對父母他們花費頗多供自己讀大學但是結果自己卻……

這時一個足球從球場飛了過來,曾經在大學裡踢過幾年球的司馬想都沒想就是揮腿一腳。

“謝……司……司馬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