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西化’(Westernization or Europeanization),乃至半中半西或不中不西,和所謂‘師夷之長技’,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文化‘融合’(Acculturation)。在這種融合的過程中,有個‘不破不立’的中間階段。民國初年也就是這個階段的初期。在這‘初級階段’(讓我們借用個鄧小平思想中的名詞),孫中山的經驗是‘知難行易’,是‘破壞難於建設’(破難於立);胡適的看法是要‘打倒孔家店’(先破後立);毛澤東就急於要‘剷除三座大山’(全破再立),既然不破就不能立,那我們學習西方的議會政治,就十分困難了。因為我們‘破’也不夠;‘立’也不夠。張之洞之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者,實際上卻是,中學是‘包袱’,西學是‘皮毛’。結果是(全民的)‘包袱’丟之不易;先知先覺們的一點‘皮毛’,建立也難。這就是我們民初議會政治,通盤失敗的關鍵所在了。

毛主席曰,知識分子書讀得愈多,愈沒有知識。這句真是夫子自道也。毛說他把‘資治通鑑’看了六遍;‘紅樓夢’看了五遍。讀得愈多,包袱愈重,對民主政治,對社會主義建設,就愈沒有知識了。毛公逝世之後,據說菊香書屋之內,一本馬列書籍也�